[发明专利]环道流水式培育鲥鱼幼鱼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0609.2 | 申请日: | 201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4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邱顺林;陈大庆;刘绍平;段辛斌;王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23K1/18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技经专利事务所 42219 | 代理人: | 韩志刚 |
地址: | 434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道流水式培育鲥鱼幼鱼的方法。所述培育方法的具体步骤为:1、采用3m3-7m3的环道水体,鲥鱼仔鱼在环道内在25-30℃温度下孵化出膜后,留在环道内培育,环道水体中水的流速为0.1-0.24m/s,水温为27-34℃,pH值为7.0-7.4;2、先将水引入一个体积为250m3的蓄水池中,静置50-60分钟后,再经管道引入环道水体中;3、鲥鱼幼鱼培育密度为每升水中放养6-12尾鲥鱼幼鱼;4、在孵化后的第4-10天内,每升水中投喂1000-2000个浮游动物,在孵化后的第11-15天内,浮游动物的投喂量为池中鱼体总量的1.5倍,当幼鲥全长达23-33mm时,放入大池中喂养;5、幼鲥培养7-10天后,幼鲥易感染车轮虫病,此时,在100份重量份组分的淡水中加入1份重量份组分的食用盐,形成盐度为1%的杀虫水液进行鱼病防治。 | ||
搜索关键词: | 环道 流水 培育 鲥鱼 幼鱼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环道流水式培育鲥鱼幼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方法的具体步骤为:(1)、培育环境:采用3m3 ‑7m3的环道水体,鲥鱼仔鱼在环道内在25‑30℃温度下孵化出膜后,留在环道内培育,环道水体中水的流速为0.1‑0.24m/s,水温为27‑34℃,pH值为7.0‑7.4;(2)、环道用水:先将水引入一个体积为250m3的蓄水池中,静置50‑60分钟后,再经管道引入环道水体中,形成循环水流;(3)、培育密度:鲥鱼幼鱼培育密度为每升水中放养6‑12尾鲥鱼幼鱼;(4)、培育方法:自鲥鱼孵化后第三天开始,将从池塘中捞取的浮游动物,用50目筛绢过滤洗净后投喂,在孵化后的第4‑10天内,每升水中投喂1000‑2000个浮游动物,在孵化后的第11‑15天内,浮游动物的投喂量为池中鱼体总量的1.5倍,每日早、中、晚各投喂一次,且每日一次用皮管吸出池底污物,经一个月的培育,当幼鲥全长达23‑33mm时,放入大池中喂养;(5)、鱼病防治:在幼鲥培养7‑10天后,幼鲥易感染车轮虫病,此时,在100份重量份组分的淡水中加入1份重量份组分的食用盐,形成盐度为1%的杀虫水液,每隔1小时检查一次环道流水中的盐度值,当流水中的盐度值低于1%时,加入食用盐,确保流水中的盐度值达到1%,每隔4小时检查一次幼鲥鱼体病虫情况,当发现已消除车轮虫感染后,立即停止向流水中加入食用盐的操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07060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盲椿象寄生蜂的人工饲养方法
- 下一篇:一种贝类激光标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