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法转化秸秆为甲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8215.0 | 申请日: | 201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4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文湘华;樊锦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5/02 | 分类号: | C12P5/02;C12P7/20;C12R1/785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史双元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环境生物技术领域的一种利用微生物将秸秆转化为甲烷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易脆毛霉菌株将水稻秸秆转化为以丙三醇为主的发酵产物,再采用产甲烷活性污泥将丙三醇转化为甲烷。本发明通过微生物代谢将秸秆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甲烷,实现了对秸秆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环境友好、多途径的利用,有利于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的方法对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转化 秸秆 甲烷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微生物法转化秸秆为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选取成熟前、成熟期和收获后的水稻秸秆,粉碎成稻草粉;(2)向培养液中加入稻草粉,混匀,调节pH值为5.0,灭菌,接入易脆毛霉菌菌丝,放入摇床培养,摇床转速为120rpm,温度为28℃,培养2‑3天,得到含丙三醇的发酵液;(3)将含丙三醇的发酵液接到含有活性污泥的培养基中,装入玻璃瓶,在摇床上培养,玻璃瓶的另一端用输液器连接史式发酵管,所有的管口都用胶密封,摇床转速140rpm,温度35℃,培养2h后注意观察液面变化,通过观察计算史式发酵管中液面的变化计算出产生的甲烷的体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02821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滴定管架
- 下一篇:催化裂化提升管的进料混合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