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法转化秸秆为甲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8215.0 | 申请日: | 201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4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文湘华;樊锦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5/02 | 分类号: | C12P5/02;C12P7/20;C12R1/785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史双元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转化 秸秆 甲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将秸秆转化为甲烷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每年可产生各种农作物秸秆6亿多吨,开发潜力巨大。目前我国秸秆资源的利用和处理主要包括将秸秆用作造纸工业原料、饲料、燃料、直接还田等,但是利用率仅占总量的50%,有一半的秸秆被焚烧和弃置乱堆,其中每年焚烧秸秆产生的热值相当于燃烧5亿吨标准煤,不但白白浪费了秸秆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对秸秆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环境友好、多途径的利用,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微生物代谢将秸秆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醇类、可燃气体等物质是近年来国内外进行秸秆利用的热门途径。然而,目前报道的转化途径一般都需要进行物理或化学预处理,需要消耗能源及产生化学试剂的二次污染。
本发明涉及的生物转化途径,不需要对秸秆进行物理或化学的预处理,采用纯生物的方法进行转化,更加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将秸秆转化为甲烷的方法。
一种微生物法转化秸秆为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选取成熟前、成熟期和收获后的水稻秸秆,粉碎成稻草粉;
(2)向培养液中加入稻草粉,混匀,调节pH值为5.0,灭菌,接入易脆毛霉菌菌丝,放入摇床培养,摇床转速为120rpm,温度为28℃,培养2-3天,得到含丙三醇的发酵液;
(3)将含丙三醇的发酵液接到含有活性污泥的培养基中,装入玻璃瓶,在摇床上培养,玻璃瓶的另一端用输液器连接史式发酵管,所有的管口都用胶密封,摇床转速140rpm,温度35℃,培养2h后注意观察液面变化,通过观察计算史式发酵管中液面的变化计算出产生的甲烷的体积。
所述培养液的组分为KH2PO4 3g/L、(NH4)2SO4 0.1%、MgSO4 3.1g/L、酒石酸铵5g/L、NaCl 1g/L、FeSO4 0.1g/L、CoCl2 0.1g/L、ZnSO4 0.1g/L、CuCl20.1g/L、AlK(SO4)2 10mg/L、H3BO4 10mg/L、Na2MO4 10mg/L。
所述含有活性污泥的培养基组分为发酵基质、微量元素溶液、产甲烷活性污泥。
所述微量元素溶液的组分为CO(NH2)2 0.44g/L、KH2PO4 0.2g/L、NaCl4mg/L、Na2MO4 4mg/L、FeCl2 1.1mg/L、MnSO4 1.2mg/L、MgSO4 0.4g/L、CaCl24mg/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微生物代谢将秸秆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甲烷,实现了对秸秆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环境友好、多途径的利用,有利于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的方法对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易脆毛霉对水稻秸秆的液态发酵
选取成熟前、成熟期和收获后的水稻秸秆,粉碎成稻草粉;配制培养液,组分为KH2PO4 3g/L、(NH4)2SO4 0.1%、MgSO4 3.1g/L、酒石酸铵5g/L、NaCl1g/L、FeSO4 0.1g/L、CoCl2 0.1g/L、ZnSO4 0.1g/L、CuCl2 0.1g/L、AlK(SO4)210mg/L、H3BO4 10mg/L、Na2MO4 10mg/L;向培养液中加入稻草粉5g/L,调节pH 5.0,在121℃、0.1MPa下灭菌20min,制成液态培养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82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滴定管架
- 下一篇:催化裂化提升管的进料混合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