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感知框架下基于非凸模型的图像压缩重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01520.0 | 申请日: | 2011-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5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赵光辉;王正杨;石光明;吴伟佳;陈旭阳;沈方芳;张天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N7/26 | 分类号: | H04N7/26;G06T9/00 |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 地址: | 710071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感知CS框架下基于非凸模型的图像压缩重构方法。主要解决目前基于lp范数的CS非凸模型在图像压缩重构上计算存储量大和运算速度慢,且工程实现难的问题,其实现步骤是:对图像作变换,得到变换域的系数;通过对变化域的系数进行傅里叶变换并随机抽取获得压缩后的数据;对压缩后的数据采用梯度投影法,通过计算下降方向和下降步长来更新迭代及优化求解,重构变换域的系数;对重构后的变换域的系数做逆变换得到重构后的图像。本发明压缩简单,重构精度高,重构过程只存在快速傅里叶变换及向量点乘操作,成功地解决了海量存储问题,重构速度也非常快,本发明可用于图像压缩编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 感知 框架 基于 模型 图像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压缩感知框架下的基于非凸最小化模型的图像压缩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获取大小为N的原始图像I,假定所需的图像压缩率为r,得出需要从原始图像中获取M=rN的数据量,其中N等于原始图像的行数与列数的乘积;(2)对原始图像I作二维小波变换,得到变换后的系数矩阵W;(3)根据系数矩阵设定系数阈值:3a)将系数矩阵W按幅度大小降序排成一个列向量α;3b)计算系数阈值:μ=α(κ),其中κM/5,并取整的值,α(κ)表示列向量α中索引为κ的元素;(4)根据系数阈值μ对W做阈值处理,即将小于μ的系数置为0,大于μ的系数保持不变;(5)将作完阈值处理后的系数矩阵作归一化处理,即用W除以系数矩阵中幅度最大的元素的绝对值C,称C为归一化常数;(6)将归一化之后的系数矩阵的奇数列组成矩阵Q1,偶数列组成矩阵Q2,令Q=Q1+jQ2,并将矩阵Q排成列向量x,称x为原始图像的系数列向量;(7)对系数列向量x进行随机傅里叶压缩,即先对系数列向量x作傅里叶变换,然后随机抽取得到压缩后的数据b,压缩操作如下式:
其中F(×)表示快速傅里叶变换,u是傅里叶变换后的系数,W是从1到N中随机选取的M个数,u(W)表示u中W所指索引处的元素,b表示压缩后的图像数据;(8)由压缩后的图像数据b重构原始图像的系数列向量x的数学模型如下:
其中min表示最小化,F(×)表示快速傅里叶变换,
表示系数列向量x的p范数,
0≤p<1,s.t.表示约束;(9)按如下基于梯度投影的重构方法步骤对上述重构模型进行求解,得到重构后的系数列向量x:(9a)初始化:k=0,l=0,xk=invF(b,N),itr,ek,其中k表示迭代次数,l表示迭代满100次的标志,
表示N维的快速逆傅里叶变换,xk表示当前迭代得到的系数列向量,itr表示最大迭代次数,设为500~1000次,ek是一个可调参数,设置在0.08~0.2之间;(9b)由xk构造权值向量:w(xk)=(|xk|2+ek)p/2-1;(9c)根据权值向量计算系数列向量x的p范数即
的负梯度dk:
(9d)由负梯度dk和权值向量w(xk)计算系数列向量x的p范数即
的下降步长ak:a k = < d k , d k > < d k , w ( x k ) * d k > ]]> 其中
表示内积,w(xk)*dk表示点乘运算,即对应位置元素相乘;(9e)由下降步长ak、负梯度dk和图像压缩后的向量b更新系数列向量xk,得到xk+1:
其中F(×)表示快速傅里叶变换,invF(×)表示快速逆傅里叶变换;(9f)设置迭代结束的条件容差h为10-6,判断|xk+1-xk|<h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得到重构的图像系数列向量x=xk+1;否则,迭代次数k增加1,并判断迭代满100次的标志l<100是否成立,如果成立,l=l+1;否则,l=0,更新可调参数ek=0.05ek-1,返回步骤(9b)进行下一次迭代;(10)将重构后的图像系数列向量x乘以归一化常数C,并排列成矩阵
对
做二维逆小波变换即得到重构后的图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00152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