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微电子系统级封装的高密度转接板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617889.X | 申请日: | 201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0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尚金堂;于慧;罗新虎;蒋明霞;刘靖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微电子系统级封装的高密度转接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制备定向生长的碳纳米管束阵列,碳纳米管束的直径为0.5-30微米,间距为0.8-100微米,长度为40-500微米;第二步,在上述的定向生长碳纳米管束表面沉积金属钨形成导体阵列;第三步,使得硼硅玻璃与导体阵列在硼硅玻璃熔融状态下形成复合体,第四步,对于形成的复合体的上下表面进行磨抛使得沉积金属钨的碳纳米管束端部暴露,从而得到用于系统级封装的高密度转接板。该发明采用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低,工艺方法耗时短,因而具有高密度、可靠性高、低成本的优点。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微电子 系统 封装 高密度 转接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微电子系统级封装的高密度转接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制备定向生长的碳纳米管束阵列(2),碳纳米管束的直径为0.5‑30微米,间距为0.8‑100微米,长度为40‑500微米;第二步,在上述的定向生长碳纳米管束表面沉积金属钨(1)形成导体阵列;第三步,使得硼硅玻璃(3)与导体阵列在硼硅玻璃熔融状态下形成复合体,第四步,对于形成的复合体的上下表面进行磨抛使得沉积金属钨的碳纳米管束端部暴露,从而得到用于系统级封装的高密度转接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617889.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亲性多孔中空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夹持翻转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