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脉动阵列的高速图像压缩VLSI编码方法及编码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4572.9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7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徐智勇;徐勇;张启衡;张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N7/26 | 分类号: | H04N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贾玉忠 |
地址: | 61020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基于脉动阵列的高速图像压缩VLSI编码方法及编码器,包括图像级控制器、码块级控制器、图像切割分块器、第一、第二、第三级二维小波变换器、QRG联合编码器、码流打包器;首先,图像切割分块器将图像分割为32×32大小的码块;第一级二维小波变换器、第二级二维小波变换器和第三级二维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三级小波变换,随后QRG联合编码器读取三级小波变换系数,进行最佳量化、自适应零游程编码和k=0的Exp-Golomb编码后得到码流,最后码流打包器将每个码块的码流按照预定格式打包成文件输出。本发明使大幅提高了图像压缩速度,可有效延长记录时间和提高传输能力。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脉动 阵列 高速 图像 压缩 vlsi 编码 方法 编码器 | ||
【主权项】:
1.基于脉动阵列的高速图像压缩VLSI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一,将整幅图像切割为大小为32×32的图像块;步骤二,采用三级二维5/3小波变换对32×32的图像块做能量聚集,去除像素间的相关性;要实现二维的小波变换,可采用一维行变换,一维列变换分离的实现方法,其中一维5/3小波变换采用小波提升结构实现,小波提升结构包括预测过程和更新两个过程,预测和更新两个过程由(1)、(2)式所定义:![]()
其中xextent(n)为原始小波信号x(n)的边缘对称扩展信号,y(n)为一级小波变换系数;经过三级二维5/3小波变换后,图像被分解为10个子带的小波系数;步骤三,采用最佳量化对所述小波系数进行量化根据子带变换增益确定各个子带的最优量化阶,即公式(3)Δ b = Δ · 1 G b , - - - ( 3 ) ]]> 其中Gb为子带变换增益,表示子带b的反变换综合基矢量的平方范数,为基本量化步长;步骤四,对量化后的小波系数进行自适应零游程编码(AZRL);步骤五,采用编码参数k=0的Exp-Golomb编码对自适应零游程产生的样本和游程长度进行熵编码,完成图像块的压缩,获得每个图像块的压缩码流;步骤六,将获得每个图像块的压缩码流,按照相应顺序打包起来,形成图像压缩文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4457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