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花塞用金属壳的制造方法及用于制造该金属壳的模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9098.4 | 申请日: | 201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3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仮屋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K21/00 | 分类号: | B21K21/00;B21C25/02;H01T13/02;H01T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火花塞用金属壳的制造方法及用于制造该金属壳的模。一种火花塞用金属壳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使用第一模来制备第一中间体,该第一模包括:第一大直径腔,其直径比金属坯体的直径大;第一小直径腔,其直径比金属坯体的直径小;曲面状锥形腔,其位于第一大直径腔和第一小直径腔之间;以及放油腔,其位于第一大直径腔和锥形腔之间,并且该放油腔的直径与金属坯体的直径大致相等,其中,金属坯体被插入在第一大直径腔中,并且在被冲头加压的状态下被挤压成型,以使金属坯体的外形与第一大直径腔、放油腔、锥形腔和第一小直径腔的形状一致;以及通过使用第二模来制备第二中间体。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金属 制造 方法 用于 | ||
【主权项】:
一种火花塞用金属壳(3)的制造方法,由被切割成预定长度的圆柱状金属坯体(M)来制造所述金属壳,所述金属壳包括:螺杆轴部(10),所述螺杆轴部将被螺纹联接到发动机的火花塞安装螺纹孔(9);止动部(11),所述止动部被布置在所述螺杆轴部的轴向一端侧,并且所述止动部的直径比所述火花塞安装螺纹孔的直径大;以及通孔(2),所述通孔沿所述金属壳的轴向延伸通过所述金属壳,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使用第一模(18)来制备第一中间体(M1),所述第一中间体包括大直径部(Ma)、锥形部(Mc)和小直径部(Mb),其中,所述大直径部和所述锥形部稍后将形成为所述金属壳的所述止动部(11),所述小直径部稍后将形成为所述金属壳的所述螺杆轴部(10),所述第一模包括:第一大直径腔(18a),所述第一大直径腔的直径比所述金属坯体(M)的直径大,并且所述第一大直径腔被构造成用于形成所述金属坯体的稍后将形成为所述金属壳的所述止动部(11)的部分;第一小直径腔(18b),所述第一小直径腔的直径比所述金属坯体的直径小,并且所述第一小直径腔被构造成用于形成所述金属坯体的稍后将形成为所述金属壳的所述螺杆轴部(10)的部分;曲面状锥形腔(18c),所述曲面状锥形腔位于所述第一大直径腔(18a)和所述第一小直径腔(18b)之间,并且所述曲面状锥形腔的轴向一端与所述第一小直径腔的与所述曲面状锥形腔的所述轴向一端成轴向相对关系的轴向端连接;以及放油腔(18d),所述放油腔位于所述第一大直径腔(18a)和所述曲面状锥形腔(18c)之间,并且所述放油腔的直径与所述金属坯体的直径大致相等,其中,所述金属坯体被插入在所述第一大直径腔(18a)中,并且所述金属坯体在被冲头(19)加压的状态下被挤压成型,以使所述金属坯体的外形与所述第一大直径腔(18a)、所述放油腔(18d)、所述曲面状锥形腔(18c)和所述第一小直径腔(18b)的形状一致;以及通过使用第二模(20)来制备第二中间体(M2),所述第二模包括:第二大直径腔(20a),所述第二大直径腔的直径比所述第一中间体(M1)的所述大直径部(Ma)的直径大;和第二小直径腔(20b),所述第一中间体(M1)的所述小直径部(Mb)能够被插入到所述第二小直径腔中,所述第二大直径腔(20a)和所述第二小直径腔(20b)彼此连续地连接,以形成带台阶的腔,其中,所述第一中间体(M1)的所述大直径部(Ma)和所述锥形部(Mc)被插入在所述第二模(20)的所述第二大直径腔(20a)中,所述第一中间体(M1)的所述小直径部(Mb)被插入在所述第二模(20)的所述第二小直径腔(20b)中,然后,由冲头(21)对所述第一中间体(M1)加压,从而形成之后用作所述金属壳(3)的所述通孔(2)的孔(Md),同时,所述第一中间体(M1)的所述大直径部(Ma)和所述锥形部(Mc)沿它们的径向扩张并且使得它们与所述第二大直径腔(20a)的形状一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1909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