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离散孔气膜冷却效率的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06756.6 | 申请日: | 2010-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0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安柏涛;刘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02C7/18 | 分类号: | F02C7/1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 地址: | 10008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离散孔气膜冷却效率的结构,涉及燃气轮机技术,用于燃气轮机涡轮叶片以及燃烧室壁面气膜冷却。该结构在紧邻气膜冷却孔出口后部放置一个凸起,该凸起形状以气膜孔中心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该凸起宽度为气膜孔径2倍左右,长度宽度比约为1,高度约为气膜孔径1/4。该凸起作用有三:一是横向扩张冷气作用,能够增大气膜横向覆盖面积;二是改变原有气膜孔出口冷气肾型涡对的旋转方向,有利于冷气贴附于壁面;三是较低的凸起高度保证了大部分气膜冷气在径向绕过凸起后重新贴附于壁面,并提供冷气给新产生的肾型涡对。本发明的凸起尺寸较小,高度较低,因此附加流动损失非常小。适用于所有离散孔形式的气膜冷却。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离散 孔气膜 冷却 效率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提高离散孔气膜冷却效率的结构,用于燃气轮机涡轮叶片或燃烧室的气膜冷却,包括壁表面上的气膜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游凸起结构,以气膜孔中心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凸起的前部为进气边、后部为出气边;凸起进气边距气膜孔出口后边缘有一距离λ,距离λ与气膜孔径D的比值λ/D在0.5‑1.0之间;凸起高度H与气膜孔直径D的比值H/D在1/4‑1/2之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0675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