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电能与信号传输非接触式连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7788.4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8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陈鹰;林麟;李德骏;李泽松;杨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22 | 分类号: | H02M3/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韩介梅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环境电能与信号传输非接触式连接装置,其包括插座和插头,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从插座到插头间的单向电能传输;通过光通讯原理实现插座和插头间的双向信号传递。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电能与信号传输连接装置相比,不需要插座和插头间的直接接触,插座和插头可以实现各自独立的完全封装,将内部器件与周围环境隔开,大大简化了密封,可有效防止漏水、漏电事故,为水下机电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创造良好条件,另外,也避免了水下湿插拔接插件必须使用水下机器人插拔操作而导致的高额费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电能 信号 传输 接触 连接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水下电能与信号传输非接触式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插座和插头;插座包括:由第一壳体(5)和安装在第一壳体(5)两端的第一端盖(3)和第一透光窗口(13)构成的第一密封腔,第一密封腔内设置有第一支架(10),在第一支架(10)的朝向端盖一侧固定有电能发送及信号处理电路板(2),第一支架(10)的朝向第一透光窗口(13)一侧固定有第一感光元件(4)、第一凸透镜(8)和具有环形槽的第一铁氧体磁芯(9),第一凸透镜(8)位于第一感光元件(4)和第一透光窗口(13)之间,第一凸透镜(8)具有中心孔,中心孔中固定有第一发光管(6),第一发光管(6)的发光端朝向第一透光窗口(13),第一感光元件(4)与第一凸透镜(8)的焦点重合,第一铁氧体磁芯(9)置于第一凸透镜(8)外,在第一铁氧体磁芯(9)的环形槽中缠有原边线圈(12),第一铁氧体磁芯(9)、原边线圈(12)、第一发光管(6)和第一凸透镜(8)的中心线与第一壳体(5)轴线重合,第一多芯耐压防水导线(1)穿越第一端盖(3)与电能发送与信号处理电路(2)相连,原边线圈(12)与电能发送及信号处理电路板(2)相连;插头包括:由第二壳体(20)和安装在第二壳体(20)两端的第二端盖(22)和第二透光窗口(15)构成的第二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内设置有第二支架(19),在第二支架(19)的朝向端盖一侧固定有电能接收及信号处理电路板(26),第二支架(19)的朝向第二透光窗口(15)一侧固定有第二感光元件(25)、第二凸透镜(21)和具有环形槽的第二铁氧体磁芯(16),第二凸透镜(21)位于第二感光元件(25)和第二透光窗口(15)之间,第二凸透镜(21)具有中心孔,中心孔中固定有第二发光管(23),第二发光管(23)的发光端朝向第二透光窗口(15),第二感光元件(25)与第二凸透镜(21)的焦点重合,第二铁氧体磁芯(16)置于第二凸透镜(21)外,在第二铁氧体磁芯(16)的环形槽中缠有副边线圈(17),第二铁氧体磁芯(16)、副边线圈(17)、第二发光管(23)和第二凸透镜(21)的中心线与第二壳体(20)轴线重合,第二多芯耐压防水导线(24)穿越第二端盖(22)与电能接收及信号处理电路板(26)相连,副边线圈(17)与电能接收及信号处理电路板(26)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2019778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