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施加预应力的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4147.X | 申请日: | 2009-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4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殷惠光;王景全;李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01/32;E01D101/30;E01D10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施加预应力的工艺方法,将钢梁(1)通过热加工预先弯曲,弯曲方向与实际桥梁受力方向相反,在内支座(5)上设置沙桶(6),增加内支座(5)的施工时高度,并在内支座(5)上设置后浇带(7),后浇带(7)混凝土(9)浇注时间比先浇混凝土(8)晚一个凝固周期,待所有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拆除内支座(5)上沙桶(6),并在钢梁上布置体外预应力索,用拉伸装置进行体外预应力的张拉,完成整梁预应力施加。本发明有效避免内支架区域、张拉锚固区域混凝土开裂,节约大量原材料,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组合 连续 施加 预应力 工艺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预应力施加方法,其特征在于,(1)在工厂加工钢梁时,首先对钢梁加热,在外力作用下,使钢梁弯曲方向与实际使用的受力方向相反,钢梁由顶板、底板和腹板构成,钢梁弯曲程度与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跨度成正比,(2)在架设弯制好钢梁的时候,内支座桥墩顶部放置沙桶,增加内支座高度,(3)在架设好钢梁的顶板上设置后浇带,后浇带设在内支座上方,其长度为内支座两侧跨度的各1/5跨度左右,首先浇注后浇带之外的混凝土,待先浇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浇注后浇带混凝土,(4)待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卸去内支座上的沙桶,完成对后浇带混凝土板预压应力的施加,(5)待内支座上的沙桶卸去后,在架设好的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钢梁上,布置体外预应力索,体外预应力索线形采用折线形状,预应力材料采用钢绞线或钢丝,用拉伸装置进行体外预应力索的张拉,完成整梁的体外预应力施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18414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净化微污染水体的伞状生态基
- 下一篇:一种水泥预制板拖拉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