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施加预应力的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4147.X | 申请日: | 2009-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4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殷惠光;王景全;李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01/32;E01D101/30;E01D10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组合 连续 施加 预应力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及结构工程中大跨径梁结构领域,主要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现场施工中使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充分利用内支座对简支梁的卸载作用,进一步加大组合梁的跨度,降低梁高。但是,荷载作用下的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在内支座区域产生负弯矩,负弯矩使得内支座区域的混凝土处于受拉状态,为了解决受拉混凝土的开裂问题,现有的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施加预应力的工艺方法是:在混凝土板内设置波纹管预留孔道,在孔道内穿设高强钢筋或钢绞线,高强钢筋或钢绞线固定在桥梁两端的张拉锚上,张拉锚固端承受全部施加预应力的拉力,张拉锚固端很容易产生裂缝。这种预应力施加方法还有以下不足:
(1)欲在混凝土板内施加预应力,必需要在混凝土板内部放置波纹管,这就需要加厚混凝土板,增加结构重量。
(2)这种预应力施加方法的张拉锚固端构造复杂,锚下附加钢筋工艺很难处理。
(3)通过体内预应力方法控制混凝土板负弯矩区裂缝宽度,依然会有一定的裂缝出现,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预应力施加方法。本发明是这样完成任务的:
本发明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预应力施加方法如下:
1)在工厂加工钢梁时,首先对钢梁加热,对加热后的钢梁施加外力,在外力作用下,使钢梁弯曲方向与实际使用的受力方向相反,钢梁由顶板、底板和腹板构成,钢梁弯曲程度与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跨度成正比;
2)在架设弯制好钢梁的时候,内支座桥墩顶部放置沙桶,增加内支座高度;
3)在架设好钢梁的顶板上设置后浇带,后浇带设在内支座上方,其长度为内支座两侧跨度的各1/5跨度左右。首先浇注后浇带之外的混凝土,待先浇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浇注后浇带混凝土;
4)待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卸去内支座上的沙桶,完成对后浇带混凝土板预压应力的施加;
5)待内支座上的沙桶卸去后,在架设好的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钢梁上,布置体外预应力索,体外预应力索采用折线形状,预应力材料采用钢绞线或钢丝,用拉伸装置进行体外预应力索的张拉,完成整梁的体外预应力施加。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预弯曲钢梁、设置后浇带、沙桶增加内支座高度以及体外预应力技术的综合使用,有效建立了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内支座区域混凝土顶板的预应力,避免在混凝土板内设置大量预应力孔道,从而可有效减轻结构自重,避免混凝土板的开裂;采用少量直接锚固于钢梁的体外预应力索,降低了锚固构造的复杂性,避免了锚固区开裂现象的出现;本发明预应力施加更为有效可靠,充分发挥了不同材料的优势,节约了材料用量,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结构简图。
附图2是本发明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内支座处的剖面图。
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工艺:
1)在工厂加工钢梁(1)时,首先对钢梁(1)加热,在外力作用下,使钢梁(1)弯曲方向与实际使用的受力方向相反,钢梁(1)由顶板(2)、底板(3)和腹板(4)构成,钢梁(1)弯曲程度与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跨度成正比;
2)在架设弯制好钢梁(1)的时候,内支座(5)桥墩顶部放置沙桶(6),增加内支座(5)高度;
3)在架设好钢梁(1)的顶板(2)上设置后浇带(7),后浇带(7)设在内支座(5)上方,其长度为内支座(5)两侧跨度的各1/5跨度左右。首先浇注后浇带(7)之外的混凝土(8),待先浇混凝土(8)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浇注后浇带混凝土(9);
4)待后浇带混凝土(9)达到设计强度后,卸去内支座(5)上的沙桶(6),完成对后浇带混凝土板(9)预压应力的施加;
5)待内支座(5)上的沙桶(6)卸去后,在架设好的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钢梁(1)上,布置体外预应力索,体外预应力索线形采用折线形状,预应力材料采用钢绞线或钢丝,用拉伸装置进行体外预应力索的张拉,完成整梁的体外预应力施加。
具体实施方式
以3×30m的三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为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法:
1)在工厂分3段加工3×30m钢梁(1)时,首先对3段钢梁(1)加热,在外力作用下,使钢梁(1)中部弯曲15cm(跨径的1/200左右),钢梁(1)弯曲方向与实际使用的受力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41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净化微污染水体的伞状生态基
- 下一篇:一种水泥预制板拖拉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