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吡咯并吡咯二酮类共聚物电致红光材料及其制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0043.1 | 申请日: | 200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0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曹德榕;乔智;林水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8G61/12;H01L27/3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吡咯并吡咯二酮类共聚物电致红光材料及其制法和应用,将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对苯二酚醚、对二氰基苯结构单元引入到聚合物主链中,制备出系列共聚物电致发光材料(PCA)。本发明的共聚物同时具有优良的空穴与电子传输性能,可应用于制备聚合物红色电致发光器件(PLED)。本发明制备的DPP类共聚物作为红色电致发光材料,不仅具有溶解性好,能够容易旋涂成高质量的有机薄膜,而且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较高的亮度,良好的载流子迁移率,较好的色纯度,能够发出纯正的饱和红光,器件驱动电压低、稳定性好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吡咯 酮类 共聚物 红光 材料 及其 制法 应用 | ||
【主权项】:
1、吡咯并吡咯二酮类共聚物电致红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式: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1~10的直链烷基或支链烷基,n的范围为5~1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4004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扇形刮板输灰装置
- 下一篇:智能脉冲气动调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