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吡咯并吡咯二酮类共聚物电致红光材料及其制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0043.1 | 申请日: | 200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0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曹德榕;乔智;林水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8G61/12;H01L27/3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咯 酮类 共聚物 红光 材料 及其 制法 应用 | ||
1.吡咯并吡咯二酮类共聚物电致红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式:
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1~10的直链烷基或支链烷基,n的范围为5~15;所述的x与y的摩 尔比例为x:y=10:40、25:25或40:1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吡咯并吡咯二酮类共聚物电致红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为正己 基、2-乙基己基或正辛基。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吡咯并吡咯二酮类共聚物电致红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为正辛 基。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咯并吡咯二酮类共聚物电致红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以下以摩尔份数计:
(1)向170份乙醇与125份三氯甲烷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加入1份化合物(4);
(2)保持化合物(5)和(6)的总量是1份,加入步骤(1)的反应液,使得化合物(4)的 摩尔数与化合物(5)和(6)的总摩尔量的比例为x:y;
(3)向步骤(2)的反应液中加入2.5份乙醇钠溶液,室温搅拌反应24h,分离纯化;
所述化合物(4)为
所述化合物(5)为
所述化合物(6)为
所述的x与y的摩尔比例为x:y=10:40、25:25或40: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纯化是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 倒入过量甲醇使聚合物以沉淀的形式析出,过滤;将所得沉淀重新溶于三氯甲烷,在甲醇中析出 沉淀,过滤,将所得粗产物在索氏提取器中用甲醇洗涤24h,真空干燥后得到纯净的产物。
6.一种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吡咯并吡咯二酮类共聚物电致红光材料在聚合物电致发光 显示器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004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扇形刮板输灰装置
- 下一篇:智能脉冲气动调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