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外环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001865.2 | 申请日: | 2008-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8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一登;小山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C33/64 | 分类号: | F16C33/64;F16C19/18;B21H1/12;F16C19/38;B21K1/05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雁鸣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轴承外环的制造方法,通过对圆柱状的坯料(10)顺次实施(A)→(B)的镦锻加工、(C)→(D)的后方挤压加工、(D)→(E)的冲压加工、(E)→(F)的压延加工、精加工,做成了构成多列的背面组合型的角接触型滚珠轴承的外环(3)。使上述由镦锻加工制造的第一中间坯料(11a)的外径在使用于后方挤压加工中的冲模(13)的内周面的内周面侧大径部(18)的内径以下而比内周面的内周面侧小径部(19)的内径大。然后,在上述后方挤压加工中,在将第一中间坯料(11a)的靠近外径的部分遍及全周地挂在内周面侧倾斜部(20)上的状态下,将此第一中间坯料(11a)由冲头(14)的前端面向上述冲模(13)的底部压入。由此,使在此坯料(10)中清洁度高的中间部金属材料(29)露出于上述外环(3)的两外环轨道(2)。 |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轴承外环的制造方法,用于通过对圆柱状的坯料顺次实施镦锻加工、后方挤压加工、冲压加工、压延加工、精加工,做成在内周面的轴向2个位置上具备多列的背面组合型的外环轨道的轴承外环,在上述镦锻加工中,将上述坯料在一对模具的相互相向的推压面彼此之间在轴向压溃,做成第一中间坯料,在上述后方挤压加工中,在有底圆筒状的将内周面做成了使靠近开口部的内周面侧大径部和靠近底部的内周面侧小径部由轴向中间部的内周面侧倾斜部连接的带阶梯形状的冲模、和将外周面做成了使靠近前端的外周面侧小径部和靠近基端的外周面侧大径部由轴向中间部的外周面侧倾斜部连接的带阶梯形状的冲头之间,将上述第一中间坯料的中央部在轴向压溃,伴随此压溃,使向径向外方挤压出来的金属材料与存在于上述第一中间坯料的靠近径向外的部分中的金属材料一起向上述冲头的压入方向后方移动,做成内外两周面为带阶梯圆筒面而整体为有底圆筒状的第二中间坯料,在上述冲压加工中,通过冲压除去上述第二中间坯料的底部,做成内外两周面为带阶梯圆筒面而整体为圆筒状的第三中间坯料,在上述压延加工中,使此第三中间坯料的内外两周面进行塑性变形,做成如下形状的第四中间坯料,即,外周面是就轴向而言外径实质上不变化的圆筒面,内周面是轴向中间部的内径最小,并随着此轴向中间部的两侧部分趋向于轴向两端部而向内径逐渐变大的方向倾斜,在上述精加工中,通过切取上述第四中间坯料的内周面,在此内周面上形成上述两外环轨道,其特征在于:使由上述镦锻加工制造的上述第一中间坯料的外径在上述冲模的内周面侧大径部的内径以下而比上述内周面侧小径部的内径大,在上述后方挤压加工中,在将上述第一中间坯料的靠近外径的部分遍及全周地挂在上述冲模的内周面侧倾斜部上的状态下,将此第一中间坯料由上述冲头的前端面向上述冲模的底部压入,在使此第一中间坯料塑性变形成越靠近外径的部分越向朝向此冲模的开口部的方向倾斜的形状之后,将此第一中间坯料的中央部在轴向压溃,同时,使此第一中间坯料的靠近外径的部分向上述冲头的压入方向后方移动,做成上述第二中间坯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8000186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阶益智魔方
- 下一篇:催化剂的老化诊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