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外环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001865.2 | 申请日: | 2008-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8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一登;小山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C33/64 | 分类号: | F16C33/64;F16C19/18;B21H1/12;F16C19/38;B21K1/05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雁鸣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装入汽车、工作机械、产业机械等各种机械装置的旋转支承部的多列角接触型的滚动轴承的轴承外环的制造方法的改良。成为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对象的轴承外环,是在内周面的轴向2个位置上具备多列的背面组合型的外环轨道的外环。这样的轴承外环是如下的形状:外周面是就轴向而言外径实质上不变化的圆筒面;内周面是轴向中间部的内径最小,随着此轴向中间部的两侧部分趋向于轴向两端部,向内径逐渐变大的方向倾斜。另外,所谓就轴向而言外径实质上不变化的圆筒面,是指除了在轴向两端缘部设置的倒角部以外,外径不变化的形状。另外,成为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对象的轴承外环,如果是多列角接触型,则不限于滚珠轴承用的外环,也包含圆锥滚子轴承用的外环。
背景技术
为了构成各种机械装置的旋转支承部分,图7所示的那样的背面组合型的多列角接触型滚珠轴承1已被广泛地使用。此多列角接触型滚珠轴承1具备:在内周面具备了多列的外环轨道2的外环3;在各个外周面上形成了内环轨道4的一对内环5;每个都转动自由地分别设置在上述两外环轨道2和两内环5的内环轨道4之间的多个滚珠6;用于保持各滚珠6的一对保持器7。这样的多列角接触型滚珠轴承1,例如,将上述外环3内嵌并固定在壳体8内,同时,将上述两内环5外嵌并固定在旋转轴9上。而且,在此壳体8的内侧旋转自由地支承此旋转轴9。
构成这样的多列角接触型滚珠轴承1的上述外环3及上述两内环5,例如,如在专利文献1~5等中所述并为众所周知的那样,通过实施锻造加工、压延加工、切削加工乃至研磨加工,加工成规定的形状及尺寸。例如,关于上述外环3,以往是由图8所示的那样的工序制造。首先,对此以往的轴承外环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此图8所示的以往众所周知的轴承外环的制造方法中,首先,通过将长尺寸的原材料切断成规定长度,得到(A)所示的那样的圆柱状的坯料10。
接下来,通过对此坯料10在一对模具的相互相向的推压面彼此之间在轴向压溃,实施镦锻加工,做成(B)所示的那样的外周面是凸圆弧面的第一中间坯料11。
接下来,通过对此第一中间坯料11实施(C)→(D)所示的后方挤压加工,做成(D)所示的第二中间坯料12。
上述后方挤压加工是通过在冲模13和冲头14之间将上述第一中间坯料11的径向中央部分在轴向压溃,同时,使靠近径向外的部分向上述冲头14的压入方向后方塑性变形进行的。上述冲模13是有底圆筒状,具备圆形的底板部15和从此底板部15的外周缘部向上方立起的周壁部16。在其中的底板部15的靠近外形的部分上遍及全周地形成了环状凹槽17。另外,上述周壁部16的内周面,做成了使靠近开口部(中间部至上端部)的内周面侧大径部18和靠近上述底板部15(下端部)的内周面侧小径部19由靠近轴向中间部底板部的部分的内周面侧倾斜部20连接的带阶梯形状。其中的内周面侧小径部19,位于上述环状凹槽17的靠近外径的内周面和单一圆筒面上。另外,上述冲头14将外周面做成了使靠近前端(下半部)的外周面侧小径部21和靠近基端(上半部)的外周面侧大径部22由轴向中间部的外周面侧倾斜部23连接的带阶梯形状。分别如上述那样构成的上述冲模13和冲头14,相互同心地支承并固定在压力加工机的工作台和压头上。即,将上述冲模13固定在此工作台的上面上,将上述冲头14固定在上述压头的下端面上。
在进行上述后方挤压加工之际,在使上述冲头14与上述压头一起上升的状态下,将上述第一中间坯料11设置在上述冲模13内。在以往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此第一中间坯料11的外径,至少在靠近下端的部分中,在进入上述内周面侧小径部19内的部分,比此内周面侧小径部19的内径小。因此,在将上述第一中间坯料11设置在上述冲模13内的状态下,如(C)所示的那样,此第一中间坯料11的下面,在上述底板部15的上面与上述环状凹槽17的内侧部分接触。因此,从此状态由上述压头使上述冲头14下降,如(D)所示的那样,在此冲头14的前端面和上述冲模13的底板部15的上面之间,将上述第一中间坯料11的中央部在轴向压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18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阶益智魔方
- 下一篇:催化剂的老化诊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