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改进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4132.4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44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高亚甫;韩志航;王佳;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20 | 分类号: | F17D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易 钊 |
地址: | 518023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改进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针对核电厂中与一回路连接的管道结构,为解决一回路死管段内的水压力较低、容易产生腐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可改进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其中增设了引压管,该引压管的第一端与死管段的内部连通,第二端连接到中压安注箱之电动隔离阀的下游位置。在引压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可依次设置止回阀、手动隔离阀。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从安注箱引压以将死管段压力维持在约43bar,同时减薄甚至剥除死管段的部分保温层,设法使第一隔离阀前的温度降低到200℃以下。这样就使死管段内流体温度降低到对应压力饱和温度之下,从而能够消除汽-液两相。最终可消除死管段腐蚀现象,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管段 内部 压力 结构 | ||
【主权项】:
1、一种可改进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其中由第一、第二隔离阀(102、103)在与一回路连接的管道中形成所述死管段(101),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引压管(301),该引压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死管段(101)的内部连通,第二端连接到中压安注箱之电动隔离阀的下游位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2021413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耐磨耐腐型雾化盘
- 下一篇:摩擦杆滚轮导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