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改进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4132.4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44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高亚甫;韩志航;王佳;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20 | 分类号: | F17D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易 钊 |
地址: | 518023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管段 内部 压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厂中与一回路连接的管道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改进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针对核电厂中与一回路(即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直接相连的管道108,其中有一段的两端设有隔离阀102和隔离阀103,在正常运行期间这一段管道被两端的隔离阀所隔离,其内部的流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通常称之为死管段101。图1中,管道108的左端连接到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P),隔离阀103右端连接到余热排出系统(RRA)。
从图1中可以看出,其中设有小支管104将第一隔离阀102两侧的管道内部连通,该小支管上设有一个止回阀105,用于防止冷却剂逆流。小支管104的右侧还通过一个气动阀107连接到安全注入系统。
图1中,在第一隔离阀102和第二隔离阀103之间,设有三个较小的隔离阀,这些阀门及与之连接的管线用于对两边的隔离阀102、103作密封性试验。
如图2所示,在一回路升温升压及正常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死管段101内的压力较低,其内部之水的饱和温度也较低;死管段内较低压力的水106会被一回路侧隔离阀102加热蒸发,进而产生水-汽两相,导致化学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一回路死管段内的水压力较低、容易被相邻管道热流体加热而产生水-汽两相,进而导致化学腐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改进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其中由第一、第二隔离阀在与一回路连接的管道中形成所述死管段,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引压管,该引压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死管段的内部连通,第二端连接到中压安注箱之电动隔离阀的下游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引压管上靠近第一端的位置最好设有止回阀。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引压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止回阀之间最好设有手动隔离阀。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引压管的第二端与中压安注箱之电动隔离阀的下游位置的连接处最好设有限流孔板。
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其中从安注箱引压,以将死管段压力维持在约43bar,对应的饱和温度约为250℃;同时,减薄甚至剥除死管段的部分保温层,设法使第一隔离阀前的温度降低到200℃以下。这样就使死管段内流体温度降低到对应压力饱和温度之下,从而能够消除汽-液两相。最终可消除死管段腐蚀现象,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与一回路连接的死管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左侧的第一隔离阀位置被放大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改进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图示部分显示的仅是死管段附近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中的管道108与一回路直接连接,装于其左侧的是第一隔离阀102、装于其右侧的是第二隔离阀103,两个隔离阀配合而在管道108上形成死管段101;在管道108的外部,设有可将第一隔离阀102两侧的管道内部接通的小支管104,在小支管上设有止回阀105。
本实施例的改进在于,增设了引压管301,该引压管的第一端与死管段101的内部连通,第二端连接到中压安注箱之电动隔离阀的下游位置(未在图中示出)。其中的安注箱属于安全注入系统RIS的一部分,机组正常状态不投入使用,箱内压力保持在43bar。
另外,在引压管301上靠近第一端的位置设有止回阀302;在引压管的第二端与止回阀302之间设有手动隔离阀(未在图中示出);在引压管的第二端与中压安注箱之电动隔离阀的下游位置的连接处还设有限流孔板。这些结构可防止分流和逆向泄漏。
为了达到降温目的,还针对死管段101减薄甚至剥除部分保温层,设法使第一隔离阀前的温度降低到200℃以下。
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其中从安注箱引压,以将死管段压力维持在约43bar,对应的饱和温度约为250℃;同时,减薄甚至剥除死管段101的部分保温层,设法使第一隔离阀前的温度降低到200℃以下。这样就使死管段内流体温度降低到对应压力饱和温度之下,从而能够消除汽-液两相。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改进一回路死管段内部压力,具体实施时,可对在运核电站进行工程改进,也可应用于新的核电站设计方案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4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耐磨耐腐型雾化盘
- 下一篇:摩擦杆滚轮导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