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分离天然气中的固、液杂质的分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1863.3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92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祥;金春南;任阿宝;宋志刚;吕思聪;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45/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毕志铭 |
地址: | 150036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用于分离天然气中的固、液杂质的分离装置,它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它可有效分离天然气中的固、液杂质。旋叶分离装置设置在壳体的下部内,丝网分离器设置在壳体内,丝网分离器位于旋叶分离装置的上方;主管水平设置在壳体内并与壳体的侧壁固接,主管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筒体总成,主管通过连接管与相应的筒体连通,出气管设置在筒体内且出气管的上端穿出密封盖,出气管的上端与筒体固接,出气管的下端与锥形筒的小端连通,螺旋叶片安装在出气管上,杂质出口设置在筒体封头的下方并与筒体连通,主管的一端穿过壳体上的通孔露在外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多种分离方式的有机结合,分离效率高,工作可靠,对于直径在5μm以上的固体颗粒、液体杂质的分离效率在99%以上。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分离 天然气 中的 杂质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分离天然气中的固、液杂质的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壳体(2)、上封头(13)、下封头(11)、排气管(5)和固液杂质总出口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旋叶分离装置(10)和丝网分离器(7);所述旋叶分离装置(10)由四个筒体总成(10-1)、主管(10-2)和四个连接管(10-3)组成,每个筒体总成(10-1)由出气管(10-1-1)、密封盖(10-1-2)、筒体(10-1-3)、筒体封头(10-1-4)、杂质出口(10-1-5)、螺旋叶片(10-1-6)和锥形筒(10-1-7)组成;壳体(2)的上端与上封头(13)连接,壳体(2)的下端与下封头(11)连接,排气管(5)与上封头(13)连通,固液杂质总出口管(12)与下封头(11)连通,壳体(2)的侧壁上开有通孔(9);旋叶分离装置(10)设置在壳体(2)的下部内,丝网分离器(7)设置在壳体(2)内,丝网分离器(7)位于旋叶分离装置(10)的上方;主管(10-2)水平设置在壳体(2)内并与壳体(2)的侧壁固接,主管(10-2)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筒体总成(10-1),主管(10-2)通过连接管(10-3)与相应的筒体(10-1-3)连通,密封盖(10-1-2)与筒体(10-1-3)的上端连接,筒体(10-1-3)的下端与筒体封头(10-1-4)连接,出气管(10-1-1)设置在筒体(10-1-3)内且出气管(10-1-1)的上端穿出密封盖(10-1-2),出气管(10-1-1)的上端与筒体(10-1-3)固接,出气管(10-1-1)的下端与锥形筒(10-1-7)的小端连通,螺旋叶片(10-1-6)安装在出气管(10-1-1)上,杂质出口(10-1-5)设置在筒体封头(10-1-4)的下方并与筒体(10-1-3)连通,主管(10-2)的一端穿过壳体(2)上的通孔(9)露在外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2021186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板材冲孔机的剖分式机身
- 下一篇:一种电缆计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