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准直透镜制作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3921.7 | 申请日: | 200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2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逸;詹珍贤;丁志中;姚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5/14 | 分类号: | H01S5/14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6***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能够改变准直透镜面形的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准直透镜制作装置,解决了现有准直透镜或透镜组体积大、成本高、装调困难、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本发明包括二维微调台、环形紫外光源、电极、注射器、光斑检测摄像机和面形检测光路;半导体激光器位于环形紫外光源中央,且二者位于二维微调台上;环形紫外光源环壁内侧面均布设有三个以上紫外发光二极管;面形检测光路由白光光源、反光镜、镜头和面形检测摄像机组成;电极和注射器垂直位于二维微调台上方,且半导体激光器、电极、光斑检测摄像机三者的轴向中心线重合。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在半导体激光器的出光窗口上直接滴液滴制作准直透镜,免装调,且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利用率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激光器 透镜 制作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准直透镜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二维微调台(1)、环形紫外光源(2)、电极(6)、注射器(14)、光斑检测摄像机(8)和面形检测光路;所述主框架由底部的方形底板(16),左部的左侧板(9),后部的后侧板(10)组成,左侧板(9)下部设有反光镜孔;主框架中部设有二维微调台(1),二维微调台(1)上设有环形紫外光源(2),二维微调台(1)中部设有半导体激光器(3),半导体激光器(3)位于环形紫外光源(2)中央,半导体激光器(3)的出光窗口位于顶面,准直透镜(4)位于半导体激光器(3)的出光窗口;所述环形紫外光源(2)环壁下部均布设有两个以上的门形缺口,环壁内侧面均布设有三个以上紫外发光二极管;左侧板(9)的反光镜孔位于环形紫外光源(2)环壁下部左侧的门形缺口处;所述二维微调台(1)右部设有白光光源(15),白光光源(15)位于环形紫外光源(2)环壁下部右侧的门形缺口处,与白光光源(15)对应在左侧板(9)的反光镜孔外侧设有反光镜(5),反光镜(5)的上方设有镜头(17),镜头(17)连接着面形检测摄像机(18),面形检测摄像机(18)安装在左侧板(9)外侧上部;所述面形检测光路由所述的白光光源(15)、反光镜(5)、镜头(17)和面形检测摄像机(18)组成,且白光光源(15)、反光镜(5)、镜头(17)和面形检测摄像机(18)的光轴位于同一个垂直面内;所述左侧板(9)内侧壁上部设有左侧板电动平移台(7),左侧板电动平移台(7)上设有光斑检测摄像机(8);所述后侧板(10)前侧壁上部设有后侧板电动平移台(11),后侧板电动平移台(11)上通过支架(12)设有可左右转动的电动转台(13),电动转台(13)位于二维微调台(1)的上方,电动转台(13)上设有电极(6)和注射器(14),且电极(6)和注射器(14)垂直位于二维微调台(1)上方,电极(6)位于光斑检测摄像机(8)的下方;所述电极(6)呈圆柱筒形,电极(6)的轴向中心线到电动转台(13)转动中心线的距离和注射器(14)轴向中心线到电动转台(13)转动中心线的距离相等;且所述的半导体激光器(3)、电极(6)、光斑检测摄像机(8)三者的轴向中心线重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233921.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