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庆大霉素B的生产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70844.8 | 申请日: | 2008-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0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 发明(设计)人: | 黎俊;付志纲;张威;熊兴生;张良栋;赵鹰英;王青;吴龙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P19/48 | 分类号: | C12P19/48;C12N15/03;C12R1/29 |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静 |
| 地址: | 330002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庆大霉素B的生产工艺,通过对小诺霉素的产生菌(棘孢小单孢菌)进行选育,采用细胞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出一个庆大霉素B为主要组份的新菌株。本发明公开的庆大霉素B的生产工艺的优点在于:缩短了整个生产周期;提高了庆大霉素B的纯度,生产出的庆大霉素B的纯度由原来的85%提高到现在的90%。降低了生产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庆大霉素B的生产能力。 | ||
| 搜索关键词: | 庆大霉素 生产工艺 | ||
【主权项】:
1. 一种庆大霉素B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1原生质体的制备:将活化好的小诺霉素菌种201-9#和201-65#接种在菌丝生长培养基中,201-9#和201-65#由小诺霉素菌种经自然选育而得,其重量配比为:麸皮1.5-2%,可溶性淀粉(C.P)1.0%,MgSO4(C.P)0.05%,KNO3(C.P)0.1,天冬素0.002%,K2HPO4(C.P)0.03%,NaCl(C.P)0.05%,CaCO3(C.P)0.1%,琼脂2.0%,pH调至7.5,蒸馏水配制;培养基制备:用不锈钢锅装好要配体积的蒸馏水,留出一部分拌料用,先将麸皮煮开,再把称好的琼脂放入锅内溶解;把原料按上述比例称好,放入小烧杯内,CaCO3单独后放,用留下的一部分水把原料溶解到入锅内,边倒边搅拌;用6N的NaOH调pH至7.5后,加入CaCO3搅拌均匀后分装;装量50ml-60ml/250ml茄子瓶或20ml/28×200mm大试管,加棉塞,包好后消毒;消毒后,冷却,即可摆斜面,待凝固后,于35-37℃恒温箱过夜后备用接种;斜面制备:用无菌接种棒取砂土孢子,用划线法接种于已消毒制备好的斜面培养基中,涂匀后,塞好棉塞,用纱布牛皮纸包瓶口后,于37℃培养10天,取出放入冰箱4-5℃下保存备用;摇瓶配比为:淀粉1%,黄豆饼粉1.0%,葡萄糖(C.P)0.1%,CaCO30.5%,蛋白胨0.2%,KNO3(C.P)0.05%,氯化钴10γ/ml,玉米粉1.5%,过滤水配制,pH7.7将上述培养基配制好后,装入500ml三角瓶中,装量50ml左右/瓶,在1.05kg/cm2121℃下灭菌30分钟,冷却备用;在无菌室超静工作台内用无菌接种针挖取斜面孢子约0.5cm2于三角瓶中,在旋转式240-250转/分摇瓶机上35℃±0.5℃培养130~144小时,放瓶,测效价、组分;其中菌种201-9#小诺霉素组分50%,摇瓶效价1085μ/ml,201-65#小诺霉素组分55%,摇瓶效价1130μ/ml;培养基的配方按重量百分比为淀粉3.5%-4%,黄豆饼粉3.0%-3.5%,葡萄糖0.3%-0.5%,玉米粉1.5%-2.0%,蛋白胨0.15%-0.2%,鱼粉0.2%-0.4%,硫酸铵0.01%-0.05%,硝酸钾0.005%-0.01%,碳酸钙0.4%-0.5%,氯化钴8mg/ml-10mg/ml,其PH7.5-7.8;振荡培养60~65小时,离心收集菌体,用10%-12%蔗糖溶液洗涤后,加浓度14mg/ml-16mg/ml溶菌酶37℃±0.5℃下水浴酶解,镜检至大量原生质体形成;1、2融合:将201-9#和201-65#原生质体悬液按等量混合,再加入聚乙二醇,25℃±1℃室温下振摇1-2分钟,再放置1.5~2小时,取0.1-0.2ml/皿涂布在再生平皿,35℃±1℃倒置培养至长出菌落,其中一菌落为红色,对该菌株进行组份和摇瓶效价测定,该菌株含有庆大霉素B组份,再对这一菌株进行自然选育,获得庆大霉素B含量高的优质菌株,并做稳定性实验,传5代证明其稳定性良好,将此菌株命为JYGB-01;1、3庆大霉素B的制备:37℃±0.5℃下庆大霉素B沙土孢子培养10天得母斜F1,再在37℃±0.5℃下进行孢子培养9天得子斜F2,在35℃±1℃左右一级种子罐培养50hr,得一级种子培养液,34℃±1℃二级种子罐培养24hr得二级种子培养液,34℃±1℃下发酵80~85hr,发酵液中加入6N浓度H2SO4调整pH至2.0左右,在酸化液中再加入2NNaOH中和至pH6.8左右,得中和液,用732NH4 +(Na+)型树脂搅拌下静态吸附5~6hr进行离子交换,饱和树脂离心分离以除去异物,对饱和树脂装柱7%HCl及NH4Cl、去离子水洗至无Cl-,再用0.5N氨水解吸后解吸液711-OH-型脱色,对脱色液薄膜浓缩,所得浓缩液,继续用活性碳脱色过滤,吸附型大孔树脂分离、浓缩,采用溶媒剃度解析,先后得到GMB、GMC1a 和GMC2b,精制后即可得到组份含量≥90%,可供合成异帕米星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7084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泡沫铝复合内外墙、地板
- 下一篇:真空组合电器在线监测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