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品茶的加工原料品种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3621.9 | 申请日: | 200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3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成浩;周健;王丽鸳;刘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G01N1/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 31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品茶的加工原料品种识别方法,将茶叶样本经过粉碎处理,过筛,在IFS 28/N近红外光谱仪上进行采集,采集控制室温在20-25℃;确立特定品种真伪样本的因变量“Y”和自变量“X”,随机选取样本作为训练集样本,采用内部交叉验证,用原始光谱以PLS建立特定品种的成品茶鉴定模型,然后以0为中间值进行真伪判定。本发明建立了针对特殊品种为原料加工成的成品茶的识别方法,解决了目前难以识别市场上以特殊品种或者是新品种为原料加工成的成品茶的难题,有利于加强对新品种和珍稀品种的保护,有助于加强对新品种以及特殊珍稀品种、新品种登记者和生产者的权益的保护,规范市场上新品种特殊标识的使用,促进新品种的发展。 | ||
搜索关键词: | 成品 加工 原料 品种 识别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成品茶的加工原料品种识别方法,其特征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茶叶样本光谱采集前的处理:取茶叶样本放入中药粉碎机粉碎,将磨碎后的粉末过40目筛,准确称取10g作为近红外的分析材料;(2)茶叶样本近红外光谱的采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的采集在IFS 28/N近红外光谱仪上进行,随机软件为:Opus Quant 2,采集模式其吸收光谱,光谱为64次扫描的平均值,扫描区域为10000-3500cm-1,数据点的间隔为3.857cm-1,近红外光谱的数据点为1946个,采集时控制室温20-25℃;(3)针对PLS模型的待识别品种样本与其他品种样本的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确立:分别给不同的样本赋予一个因变量“Y”,其中待识别品种样本定义的因变量“Y”的值为1,而其他品种样本的因变量“Y”的值为“-1”,光谱数据作为自变量“X”;(4)针对待识别品种样本的识别模型建立和模型识别:采用内部交叉验证,用利用训练集样本的原始光谱以PLS建立特定品种为原料制成的成品茶的识别模型,然后以0为中间值进行真伪判定,其中通过模型的计算值<0的为其他品种样本,>0的为待识别品种样本。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6362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及配套设施设备
- 下一篇:带电机减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