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玉米秃尖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0325.1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4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华;王国栋;潘相文;马光波;于泽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3/653 | 分类号: | A01N43/653;A01P2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杨恕平 |
地址: | 15008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防治玉米秃尖的方法。该方法在找出了玉米秃尖的三个主要原因后,研究出先用生物激素烯效唑闷种,培育出根系发达的壮苗,增强根系主动吸收能力和顺畅营养运输通道,再添加一些易被玉米吸收的营养元素,解决了玉米穗后期缺肥的问题,使得玉米秃尖长度减少了50-85%,增产5-8%。本发明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效果显著,对发展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玉米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防治玉米秃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用浓度为150ppm的烯效唑溶液闷种,每10kg玉米种子,用2kg该溶液喷洒,闷种6-10h;再增施专用肥,每亩4kg,该专用肥的配方如下:硫酸钾 50-60% (重量)硫酸锌 25-30% (重量)硫酸锰 10-13% (重量)硫酸镁 5-7% (重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30032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