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主客体相互作用制备层-层组装微胶囊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8262.1 | 申请日: | 200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3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高长有;王志鹏;封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3/10 | 分类号: | B01J13/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介梅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客体相互作用制备层-层组装微胶囊的方法。该方法以胶体粒子为模板,利用聚烯丙基胺接枝β-环糊精和聚烯丙基胺接枝二茂铁中的β-环糊精和二茂铁的主客体相互作用,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在胶体粒子表面形成多层膜;然后将胶体粒子去除,得到囊壁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多层膜结构的微胶囊。其囊壁存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同种电荷的静电排斥力,这样通过改变pH、离子强度、自由主体分子浓度等微胶囊所处的化学环境条件可以控制这两种力的相对大小,从而容易实现微胶囊尺寸的可控变化。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微胶囊,在纳米材料、药物释放、生物传感器等方面有非常广阔的潜在应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主客 相互作用 制备 组装 微胶囊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主客体相互作用制备层-层组装微胶囊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胶体粒子放入浓度为1-10mg/mL的聚烯丙基胺接枝β-环糊精的水溶液中,超声振荡至少5分钟形成悬浮液,然后离心分离,用水洗涤胶体粒子,所说的胶体粒子为碳酸盐或二氧化硅;2)将步骤1)所得粒子放入浓度为1-10mg/mL的聚烯丙基胺接枝二茂铁的甲醇溶液中,超声振荡至少5分钟形成悬浮液,然后离心分离,用乙醇洗涤胶体粒子;3)重复步骤1)和2),直到所需层数,然后放入溶液中去除胶体粒子,对于碳酸盐粒子采用浓度为0.02-0.1mol/L的乙二胺四乙酸溶液,对于二氧化硅粒子采用浓度为0.05-0.5mol/L的氢氟酸,得到囊壁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多层膜结构的中空微胶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06826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