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对角线结构的准循环低密度码及其构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3595.2 | 申请日: | 200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5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徐鹰;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3/11 | 分类号: | H03M13/11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26***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三对角线结构的准循环低密度码及其构造方法,特征是先构造出一个具有三对角线结构的组合矩阵H,然后利用全零矩阵N以及i-1次移位矩阵I(i-1)来替换组合矩阵H中的元素,将替换得到的(0,1)矩阵H′作为低密度码的校验矩阵;所构造出的低密度码即为三对角线结构的准循环低密度码,其纠错性能优异且编码复杂度很低,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本发明减少了矩阵存储空间,把矩阵乘法运算转换为循环移位寄存器操作,从而降低了编码器的资源消耗和编码复杂度;将校验矩阵H′设计为三对角线的形式,使得可以在不涉及生成矩阵的情况下利用2级递推编码的方式完成编码,进一步降低了复杂度,同时三对角线结构的校验矩阵H′也为优异的纠错性能提供了保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角线 结构 循环 密度 及其 构造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三对角线结构的准循环低密度码的构造方法,包括:先构造一个初始矩阵HI,然后在该初始矩阵HI的右边添加一个方阵HP得到一个组合矩阵H,将该组合矩阵H中的元素替换为各自对应的分块矩阵B;其特征在于:首先构造的初始矩阵HI是一个大小为m×n的矩阵,其中m<n,该初始矩阵HI中元素的取值范围是[0,Q],其中Q为质数,初始矩阵HI中的零元素占其元素总数的60%以上,任意两行中的非零元素个数差异不超过5个,每一列中至少有3个非零元素;然后构造的方阵HP是一个大小为m×m的方阵,该方阵HP中元素的取值范围与初始矩阵HI中的元素相同,其中对角线位置上的元素都是1,紧挨对角线下方的两条对角线上的元素取值范围是[1,Q],其余元素都是0,同一列中的所有非零元素都不相同;将方阵HP放在初始矩阵HI的右边,组合为一个大小为m×(m+n)的组合矩阵H;将组合矩阵H中的元素替换为对应的分块矩阵B,其中元素0替换为Q×Q大小的全零矩阵N,元素i,1≤i≤Q,替换为Q×Q大小的单位矩阵I向右循环移位i-1次后得到的i-1次移位矩阵I(i-1),其中0次移位矩阵I(0)实际就是单位矩阵I,最后得到一个m×Q行(m+n)×Q列的(0,1)矩阵H′,该(0,1)矩阵H′中的元素只有0和1;将(0,1)矩阵H′作为低密度码的校验矩阵H′,根据组合矩阵H设计该低密度码的编码器,该编码器采用递推编码算法,首先利用组合矩阵H中的初始矩阵HI与编码序列进行乘法运算,然后根据组合矩阵H中的方阵HP 对乘法运算的结果进行递推处理,从而得到校验序列;根据校验矩阵H′设计该低密度码的解码器,该解码器采用常规的低密度码解码算法,包括和积解码算法、最小和解码算法或者后验概率解码算法;即构造出三对角线结构的准循环低密度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02359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