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翼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98621.3 | 申请日: | 2006-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4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韩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建民 |
主分类号: | B62D37/02 | 分类号: | B62D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4北京市宣武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车翼特别是轿车车翼,通过改变车翼的迎角调整升力的大小,用于轿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正升力抵消车体的重量,使轿车动态轻量化,达到节约燃油的目的,在刹车过程中产生负升力或阻力,加速刹车进程;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翼[1]、左右对称并且等腰三角形反方向布置的翼下左固定座[11]和翼下右固定座[12]、翼下后固定座[13];左右对称并且等腰三角形反方向布置的车顶左固定座[21]、车顶右固定座[22]、车顶后固定座[23];左右对称的靴形转臂[3]、万向联轴器[31]、下转轴[32]、上转轴[33]、转动臂[34]和双侧锥面轮[35];调整迎角的电动伸缩缸或液压缸[4]和上T形转臂[41]、下T形转臂[42],车顶内衬钢板[24],钢丝绳[25],不安装车翼时的车顶替换盖[5]。 | ||
搜索关键词: | 车翼 | ||
【主权项】:
1.一种车翼特别是轿车车翼,通过改变车翼的迎角调整升力的大小,用于轿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正升力抵消车体的重量,使轿车动态轻量化,达到节约燃油的目的,在刹车过程中产生负升力或阻力,加速刹车进程,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翼[1]、左右对称并且等腰三角形反方向布置的翼下左固定座[11]和翼下右固定座[12]、翼下后固定座[13];左右对称并且等腰三角形反方向布置的车顶左固定座[21]、车顶右固定座[22]、车顶后固定座[23];左右对称的靴形转臂[3]、万向联轴器[31]、下转轴[32]、上转轴[33]、转动臂[34]和双侧锥面轮[35];调整迎角的电动伸缩缸或液压缸[4]和上T形转臂[41]、下T形转臂[42],车顶内衬钢板[24],钢丝绳[25],不安装车翼时的车顶替换盖[5];其中,翼下固定座[11]、[12]、[13]由翼下左底座[11.1]、翼下左盖[11.2],翼下右底座、翼下右盖,翼下后底座、翼下后盖[13.2]组成;所述翼下左底座与翼下右底座和翼下后底座结构相同,上表面与翼下表面可合缝,下表面两端为弧形,中部有燕尾凸缘[11.3],左侧有锐角斜口[11.7]、左弧形段及燕尾凸缘的两侧有深洞螺孔[11.5],将翼下左底座用螺栓经深洞螺孔[11.5]与车翼[1]连接;所述翼下左盖与翼下右盖结构相同,上侧有燕尾凹槽[11.4],左侧有锐角斜边[11.8],中部有直径不同的两段圆柱形孔[11.6];所述翼下后盖[13.2]的上侧有燕尾凹槽[13.4],左侧有锐角斜边[13.8],中部有上T形穴孔[13.6];将盖的燕尾凹槽推进底座的燕尾凸缘,盖的锐角斜边与底座的锐角斜口紧密合缝;其中,车顶固定座[21]、[22]、[23]由车顶左底座[21.1]、车顶左盖[21.2],车顶右底座、车顶右盖,车顶后底座、车顶后盖[23.2]组成;所述车顶左底座与车顶右底座和车顶后底座结构相同,下表面与车顶表面可合缝,上表面的两端为弧形,中部有燕尾凸缘[21.3],左侧有锐角斜口[21.7]、左弧形段和燕尾凸缘的两侧有深洞螺孔[21.5],将车顶左底座[21.1]用螺栓经深洞螺孔[21.5]与车顶及金属衬板[24]连接;所述车顶左盖与车顶右盖结构相同,下部有燕尾凹槽[21.4],左侧有锐角斜边[21.8],中部有杯形件[21.6];所述车顶后盖[23.2]的下侧有燕尾凹槽[23.4],左侧有锐角斜边[23.8],中部有下T形穴孔[23.6];将盖的燕尾凹槽推进底座的燕尾凸缘,盖的锐角斜边与底座的锐角斜口紧密合缝;车顶左盖[21.2]含杯形件[21.6],车顶左盖的中部镂空成三层圆柱,最下层圆柱带内螺纹;所述杯形件[21.6]的中轴为两段圆柱形孔,上部为六角形,下部为三段圆柱形,最下层的圆柱形带外螺纹[21.9],杯形件[21.6]通过外螺纹与车顶左盖[21.2]连接,形成一个环形轨道[21.10];其中,靴形转臂[3]的右上部与万向联轴器[31]的下端固定,上转轴[33]穿过翼下左盖[11.2]的两段圆柱孔[11.6]与万向联轴器[31]的上端固定,下转轴[32]穿过杯形件[21.6]的中轴圆柱形孔与靴形转臂[3]的左孔[36]用螺母固定;转动臂[34]的双侧锥面轮[35]位于环形轨道[21.10]内,上部与靴形转臂[3]的中孔[37]用螺母固定;上转轴[33]可以在翼下左盖[11.2]的两段圆柱孔[11.6]内转动,下转轴[32]可以在杯形件[21.6]的两段圆柱形孔内转动,转动臂[34]的双侧锥面轮[35]可以在环形轨道[21.10]内作不规则圆弧运动,靴形转臂的右上臂作更大范围的不规则圆弧运动;万向联轴器[31]可以在小于45°的立体角内摆动;其中,上T形转臂[41]穿过翼下后盖[13.2]的上T形穴孔[13.6]与电动伸缩缸或液压缸[4]的上端连接,下T形转臂[42]穿过车顶后盖[23.2]的下T形穴孔[23.6]与电动伸缩缸或液压缸[4]的下端连接,上T形转臂[41]可以在一定的角度内前后转动,下T形转臂[42]可以在一定的角度内前后转动,电动伸缩缸或液压缸[4]可以绕上下T形转臂在一定角度内左右转动,翼下后固定座[13]就可以带动车翼[1]的后部在一定的立体角内绕下T形转臂[42]转动;在车顶金属板的下面加一层金属衬板[24],用钢丝绳[25]经轿车两侧的前柱、中柱、后柱与车架固定,将拉升负荷传递给车架,将压力负荷分散地传递给整个车顶;可拆卸型,不安装车翼时用车顶替换盖[5]代替车顶前后盖[21.2]和[23.2],使用替换盖后车顶的前后固定座为梭形,在高速运行时能稳定气流和方向;轿车行驶时,左右两个靴形转臂[3]可以绕各自的转轴[32]转动,转动臂[34]带动双侧锥面轮[35]在环形轨道[21.10]内作不规则圆弧运动,万向联轴器[31]可以使车翼有一定的柔性摆动,当加速或匀速前进时车翼靠后,当左转弯时车翼靠右,当右转弯时车翼靠左,当刹车时车翼靠前,调整电动伸缩缸或液压缸[4]的伸缩长度来改变迎角的大小,从而改变升力的大小,当刹车时使迎角为负或超过临界迎角,即产生压力或阻力,使刹车进程加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建民,未经韩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9862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专治鱼刺卡喉的中药
- 下一篇:高耐蚀性镀覆钢材的五元合金镀覆材料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