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脱氮吸附剂的再生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11857.9 | 申请日: | 2006-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9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会洲;李望良;邢建民;黄杰勋;李玉光;熊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硫脱氮吸附剂的再生方法。将吸附了有机硫化物和有机氮化物的吸附剂加入含有脱硫脱氮微生物细胞的水相和油相的混合体系,在30℃反应再生,过滤、干燥、焙烧得到再生的吸附剂。该方法方便、高效,不影响吸附剂的性能,吸附剂可以多次使用;不会造成油品热值损失;与脱硫吸附剂的生物再生相比,生物法再生脱硫脱氮吸附剂效果较好,硫化物氮化物脱附率高;将油品硫氮含量降低到50ppm以下;能耗小,不产生有害的物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吸附剂 再生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脱硫脱氮吸附剂的再生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将吸附了有机硫化物和氮化物的吸附剂按1~50g吸附剂/L水相的比例加入水相,水相中脱硫微生物细胞和脱氮微生物细胞的浓度分别为5~60g/L和1~30g/L,再加入油相,油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0.1∶1,将混合体系在30℃反应3~56小时,滤出吸附剂,于60~120℃干燥后,在400~700℃焙烧,得到再生的脱硫吸附剂;所述的水相为含有微生物的生理盐水、pH=6.0~7.0的磷酸缓冲溶液或基础培养基或选择培养基(CNFM);所述的微生物为专一性生物脱硫催化剂和专一性生物脱氮催化剂;所述的油相为正辛烷、甲苯、环己酮、苯、二甲亚砜、汽油或柴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1185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