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线分布控制装置,光通量密度控制装置以及分隔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808880.3 | 申请日: | 199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310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9 |
发明(设计)人: | 大山宣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S·T·I·日本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B5/00;E04B2/7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兆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线 分布 控制 装置 光通量 密度 以及 分隔 方法 | ||
1.一种光线分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使光线射入透明体的一侧表面并使光线产生漫射、折射或分光、或漫折射复合作用,从而将光线引入一个被障碍物遮挡而采光不足的区域,呈平板状、薄膜状或布状的透明体能使射入其一侧表面的光线产生漫射、折射或分光、或漫折射复合作用,并从另一表面输出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分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体为平板状或薄膜状,至少在其一侧表面具有相互平行的多条凸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线分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横截面为弧形、角形、三角形、及波浪形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分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体为下述之一:一束多条单丝或棒状体、多条单丝或棒状体的阵列、编织有多条单丝或棒状体的织物。
5.一种光通量密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入射相邻区域或部位的部分光线或全部光线导向一特定区域或部位,使射入所述特定区域或部位的光线数量增加,同时使射入所述相邻区域或部位的光线数量减少,实现方案是:在光线入射到所述特定区域或部位之所述相邻区域或部位之前,利用透明体产生漫射、折射或分光、或漫折射复合作用,该透明体呈平板状、薄膜状或布状,能够对照射到其一侧表面上的光线产生漫射、折射或分光、或漫折射复合作用,并从其另一侧表面输出光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通量密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体为平板状或薄膜状,至少在其一侧表面具有相互平行的多条凸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通量密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横截面为弧形、角形、三角形、及波浪形之一。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通量密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体为下述之一:一束多条单丝或棒状体、多条单丝或棒状体的阵列、编织有多条单丝或棒状体的织物。
9.一种光线分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如权利要求5至8所述的任一种光通量密度控制装置,将照射到特定区域或部位的光线引入一个被障碍物遮挡而采光不足的区域或部位。
10.一种分隔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透明体做为分隔材料,对射入其一侧表面的光线产生漫射、或漫折射复合作用,并沿特定方向传播,从而将日光引入被室内分隔材料隔断的空间中,同时将视线阻隔,以免透过分隔材料分辩人或物体的形状,该透明体呈平板状、薄膜状或布状,能够对照射到其一侧表面上的光线产生漫射、或漫折射复合作用,并从其另一侧表面输出光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体为平板状或薄膜状,至少在其一侧表面具有相互平行的多条凸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横截面为弧形、角形、三角形、及波浪形之一。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体为下述之一:一束多条单丝或棒状体、多条单丝或棒状体的阵列、编织有多条单丝或棒状体的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T·I·日本株式会社,未经S·T·I·日本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0888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形磁铁及其扬声器
- 下一篇:牙科修补物的加工方法及其装置和牙科修补物用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