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包装袋筒料自动移位折边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9256596.0 | 申请日: | 1999-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4091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06 |
| 发明(设计)人: | 黄章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章清 |
| 主分类号: | B65B47/00 | 分类号: | B65B47/00;B31B23/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8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袋 自动 移位 装置 | ||
本实合包装袋的折边装置,特别是一种配套于塑编复合袋生产流水线上的自动移位折边装置。
现有技术中塑编复合袋的折边方式有如下几种:①采用手工制作,不仅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折边成型不标准,不符合大批量生产。②一种中缝袋折边机是先将筒料剖开成平布,再经复合机、折边机、制袋机粘接成中缝袋,这种制作方法制作繁琐,中缝易开裂,产品质量差。③专利号为96209205及97217627是两种关于配套安装在复合袋生产流水线上的折边装置。前者是采用圆筒料外两侧的折边轮与圆筒料内的折边板上由浅而深的凹槽相配合的折边结构,后者是采用筒料外两侧的折边轮与圆筒料内的定向器上的圆管构成的由浅而深的凹槽配合的折边结构,将筒料两侧强制移位折压成“∑”形折边。该种将筒料紧贴在折边板或圆管上的强制性折边结构主要存在如下缺点:首先无法使包装袋筒料的边缝移位,使得包装袋的两侧折边处的印字无法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印刷;其次,折边工作时由于折边轮与折边板及定向器上的圆管的凹槽及塑编包装之间的磨擦发热容易使包装袋两侧折边受损、产品破损率高;另外其折边速度慢,不能配套 与复合袋流水线上用,因此该折边装置是无法推广使用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在复合袋筒料折边之前能改变边缝角度的位置,保证筒料“∑”形折边质量,折边快速轻便,并能配套安装在塑编复合袋生产流水线上的一种筒料包装袋的自动移位折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机架、压辊、折边轮装置及内导定模器等,内导定模器位于筒料的内腔之中,筒料的一端伸入前端的两只压辊之间,另一端伸入后端的两只成形压辊之间,滚动配合;其特征在于在筒料伸入前端设有一个由两只压辊21及转盘14构成的边缝移位器10,压辊21横放在转盘20当中,使压辊21与水平面的夹角α能随转盘20的转动而调节角度大小;内导定模器主要由圆盘式撑开器9及内导支架6构成,圆盘式撑开器9由内导支架6撑开安装在靠近边缝移位器10这段,将折边前的筒料撑开,圆盘式撑开器9由上、下、左、右四只椭圆形的滚辊(19、18)构成,其中上、下两只滚辊19的间距可以根据筒料的尺寸大小自由调节撑动,称之为椭圆形撑动滚辊19,左右为椭圆形固定滚辊18;折边轮装置设在圆盘式撑开器9和后端成形压辊1之间,折边轮包括外折边轮5和内折边轮4,筒料内两侧分别设有上下两行安装在内导支架6上的内折边轮4,与之相对应的筒料外的两侧也分别设有安装在机架11上的一行位于内折边轮4上下两行之间的外折边轮5。从而使包装袋筒料两侧折成“∑”形折边。
所述的折边轮均装有滚动轴承,折边时轻便灵巧,阻力小,速度快。
所述的筒料内两侧的上下两行内折边轮4由前端至后端是由宽逐渐变窄排列。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①在筒料折边前先采用边缝移位器10将筒料上的边缝移位,解决折边后复合袋上的边缝处于“∑”形折边的对中深凹处的问题,从而使复合袋两侧折边处以平面印刷的方式先行印刷,提高复合袋的外观形象和折边质量。②采用可调节大小,并可滚动的圆盘式撑开器,就能对不同尺寸大小的筒料进行加工。③两侧上下两层4组内折边轮与筒料外与之相对应并夹于它们之间的两侧2组外折边轮相结合、并且所有折边轮全部装有滚动轴承的折边结构,不仅解决了包装袋筒料折边时受磨擦发热、产品破损率高的问题,而且折边灵巧轻便、阻力小、无磨损、保质保量。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坚固耐用,能自动移位,速度快,可配套于复合袋生产流水线上使用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延图1G-G方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延图2E-E方向的圆盘撑开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延图2D-D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延图2F方向的边缝移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7和图8为本实用新型延图1A-A、B-B、C-C方向折边轮排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成形压辊;2调节丝杆;3托辊;4内折边轮;5外折边轮;
6内导支架;7上下夹辊;8上下定位辊;9圆盘式撑开器;
10边缝移位器;11机架;12左右定位轮;13前被托辊;
14后被托辊;15弹簧;16拉杆;17连杆;18椭圆形固定滚辊;
19椭圆形撑动滚辊;20转盘;21压辊;22压辊调节器;
23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章清,未经黄章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565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