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溶药器无效
| 申请号: | 99255897.2 | 申请日: | 1999-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4001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芳;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芳 |
| 主分类号: | A61M5/00 | 分类号: | A61M5/00;A61J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皓晨,张正星 |
| 地址: | 07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溶药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溶药器,主要供临床输液中对加入的药物如抗生素等进行溶药之用。
现有技术是通过注射器抽吸多次来完成药物的溶解和加入。其不足之处在于:手易污染注射器活塞,造成药液污染;而且多次穿刺橡胶塞,针头易堵塞,橡胶塞微粒电极易脱落于液体中,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给家属造成误解和引起纠纷。而且液体内的压力不易掌握,容易使注射器活塞脱落,损失药液。给护理工作带不便、增加繁锁和延长劳动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药液不受污染、操作时间短、效率高和可减少输液反应的溶药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实用新型由针头、软管和吸料筒组成,吸料筒两端有软管,软管外端密封连接有针头。
软管外有卡子。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附图件号表示:
1、吸料筒 2、软管 3、针头 4、尖头
5、直筒段 6、吸孔 7、卡子 8、大孔
9、小孔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评述: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由吸料筒1、软管2和针头3组成,吸料筒为椭圆形软质容器,以利手握。吸料筒两外端有小的塑料软管2、软管外端密封连接有针头3。
图2表示针头的局部放大结构,在尖头4和直筒段5的交界处有吸孔6,尖头处无吸入液体的孔,液体(药液和蒸馏水)由吸孔6吸入,吸孔可以是一个见图2实线孔6,还可以是两个,即实线和虚线处均有吸孔6。
图3表示卡子的结构,为了对药液流经软管时进行开通和闭止,在吸料筒两端的软管外装有卡子7,卡子中的一端(图示上端)为大孔8,软管可宽松地穿过,此时的软管内是开通的,即管内液体可方便地通过。当需要对软管通道进行全闭止(即断流)时,可将卡子向前(即图示向上)推动,使软管卡于小孔9处,软管被全部闭止。
使用时,先将图1左端的针头3插入溶解液(如蒸馏水),闭止吸料筒右边卡子7,开通左边卡子7,手握紧后松开吸料筒,溶解液被吸入左边软管和吸料筒内。如药液种类超过一种时,按上述操作方法再吸入第二种、第三种药液入吸料筒。然后将右边针头插入输液瓶,闭止左边卡子,开通右边卡子,手握压吸料筒,将药液从右边针头压入输料瓶内,以供应用。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具有下述优点:
整个操作过程中,药液不会接触大气,所以,药液不受污染;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造价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芳,未经张建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558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防止火灾扩散的装置
- 下一篇:塔式养蝎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