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零高度板对板连接器的塑胶壳体无效
| 申请号: | 99253595.6 | 申请日: | 1999-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4009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11 |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荃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史欣耕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度 连接器 塑胶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壳体。
现有连接器壳体如图1、3所示:塑胶壳体1有一凹陷的滑槽10供一角板11水平嵌入,且在骨槽10两侧内壁端缘形成有凸耳14相对,该角板11具有平行并列的排孔12,藉以提供整排导针13插置,并透过滑槽10两侧凸耳14的迫紧获得适当夹固作用;其在底面突设有三个并列的凸板15,每一凸板15间预留有空槽供导针13嵌置,并透过凸板15彼此间对导针的干涉力。令导针达到迫紧。藉由上述结构,如图2、4所示:在使用上,将组装完成的连接器置设于电路板上,并使电路板经焊接,使导针13与电路板焊固在一起,接着经过清洗等过程后,再将塑胶壳体1移除;但就第一种结构而言,其在移除壳体1过程中,是自壳体1两侧朝中央施力的方式,促使凸耳14释放对导针13的迫紧力,并顺利将壳体1拨起,然第二种结构在壳体1的移除作业上,则是利用机械手臂或人工手拨型式,直接将其拨起。这两种塑胶壳体结构在使用上,有以下缺失:
1、第一种连接器塑胶壳体,由于该角板在组装上必须以水平方式嵌入,
方能顺利结合,但因该塑胶壳体与角板在实际尺寸上非常小,且两者
间的密合度又必须维持一定程序,否则将造成导针无法顺利夹掣固定,
故在结构上不易达成,且颇为费时费力。
2、当其在装设于电路板上而欲拨起与导针分离时,必须自两外侧朝中央
施力的挤压方式,使滑槽两侧壁与角板间空隙增加;令导针脱离其迫
紧作用而顺利留置于电路板上;此种方式容易因施力不平均,导致部
份导针无法顺利分离,而增加使用上的困扰。
3、第二种连接器塑胶壳体,由于仅利用平板间的干涉力将导针夹固不致
脱落,一旦干涉力太大,将无法顺利分离塑胶壳体与导针;干涉力太
小,又容易在焊接过程因外在或人为因素而形成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方便又能快速、轻松将塑胶壳体与导针分离的零高度板对板连接器的塑胶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零高度板对板连接器的塑胶壳体,包括底座、上盖,其特征是:底座表面中央设有隆起肋部,两侧为纵向凹槽并列,底部贯有通孔,凹槽外侧对应有缺口,缺口内面有斜形导引面,肋部两端分设有卡掣面供上盖相互卡扣,且表面有一组止挡块及一凸缘;上盖顶端为平面且两端各设有一有空槽的卡止部,其底面设有并排且对应的楔形块,每组楔形块相对内面均形成波浪面,而相异外侧面则形成斜形嵌合面,藉以受导引面作用嵌入缺口内形成迫紧。
上述设计,将插入的导针受楔形块波浪面与缺口相互迫紧达到确实定位效果,而在分离时,藉由提起上盖使楔形块释放对导针的迫紧,并利用卡止部与止挡块相互扣卡,将底座一并带起,达到轻松将塑胶壳体移除,并将导针留置于电路板的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实施例再作进一步说明。
图1现有板对板连接器外观图;
图2图1的动作示意图;
图3另一种现有板对板连接器外观图;
图4图3的动作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6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结构剖视图;
图7图5中上盖A-A’剖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外观立体图;
图9本实用新型动作流程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底座与上盖结合局部动作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上盖底座在拨取时局部动作示意图。
如图5-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20、上盖30,其特征是:底座20表面中央设有隆起肋部21,两侧为纵向凹槽22并列,底部贯有通孔24,凹槽22外侧对应有缺口2 3,缺口23内面有斜形导引面2 31,肋部21两端分设有卡掣面26供上盖30相互卡扣,且表面有一组止挡块27及一凸缘28;上盖30顶端为平面且两端各设有一有空槽32的卡止部31,其底面设有并排且对应的楔形块34,每组楔形块34相对内面均形成波浪面35,而相异外侧面则形成斜形嵌合面36,藉以受导引面231作用嵌入缺口23内形成迫紧。其中,止挡块27有一呈负角的斜面卡钩271,且凸缘28对应其方向的两侧面为斜度较平缘的斜面281。其中,凹槽22底部形成外扩的通孔24,提供导针25顺利置入;其中,卡止部31的空槽32供止挡块27凸缘28嵌入,且空槽32下方的内壁面形成一呈负的斜面卡钩33,供与止挡块27形成相互卡固,其中,缺口23的导引面231的斜度为略大于楔形块34外侧嵌合面36的斜度。嵌合面36受导引面231的作用形成紧密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瀚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535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充电器
- 下一篇:可调式织机龙头防油防尘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