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气灶无效
| 申请号: | 99252347.8 | 申请日: | 199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4225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07 |
| 发明(设计)人: | 徐进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进权 |
| 主分类号: | F24C3/12 | 分类号: | F24C3/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气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气体燃料炉灶,尤其是一种煤气灶。
目前,无论是家用煤气灶还是宾馆、饭店等餐饮场所用的煤气灶,一般都同时设有气流调节阀和风门调节阀,使用时要经常调整风门的大小以使煤气尽可能充分燃烧,结构比较复杂,使用也不太方便。煤气是在常温下直接燃烧,燃烧热效率不高,而且产生的一氧化碳含量较大,在500ppm左右,对环境和人体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燃烧热效率高、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量少的煤气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煤气灶包括灶底盘、灶壳、进气管、进气开关、发火盘、煤气自循环加热装置等,煤气自循环加热装置固定在灶底盘的中间,其底部设有出气口,进气管与煤气自循环加热装置的底部连通,在灶壳内、煤气自循环加热装置外还包围有一壁筒,该壁筒固定在灶底盘的中间,发火盘套在该壁筒上,在壁筒上或灶底盘的中间开设有通风孔。
上述一种煤气灶,在壁筒内、灶底盘的中间沿圆周等间距开设有三个通风孔,每个通风孔的直径为11mm。
上述一种煤气灶,所述的自循环加热装置是由纵截面垂直相交的两U形管组成,该两U形管的顶部密封连通,而底部相互分离,其中位置较低的U形管底部与所述进气管连通,而位置较高的U形管底部则向上开设一出气口。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不专门设置风门调节装置,而直接在壁筒或灶底盘的中央开设通风孔,因此结构简单,节约了制造成本,用时也无需调节风门大小,使用方便。采用煤气自循环加热装置后,正在燃烧的煤气产生的热量在对外供热的同时,也对即将燃烧的煤气进行加温,从而使煤气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燃烧,燃烧比较充分,燃烧热效率高,产生的一氧化碳量也显著减少。试验表明,采用该煤气灶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含量约为100ppm左右,减少了对人体和环境的损害。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煤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双U形煤气自循环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进气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煤气灶包括灶底盘1、灶壳2、进气管3、进气开关4、发火盘5和双U形煤气自循环加热装置6,灶底盘1内开有风洞19以增强空气流通。灶底盘1的中间向下凹形成一凹陷7,双U形煤气自循环加热装置6密闭固定在灶底盘1中间的凹陷7内,它由纵截面垂直相交的两U形铜管81、82组成,两U形铜管81、82的顶部密封连通,底部相互分离。位置较低的U形管81的底部与进气管3连通,位置较高的U形管82的底部向上开设一出气口9。双U形煤气自循环加热装置6外包围有一壁筒10,该壁筒10固定在灶底盘1中间凹陷7的侧壁上,发火盘5套在壁筒10上。在灶底盘1中间凹陷7的底面上沿圆周等间距开设有三个通风孔11,每个通风孔的直径为11mm。进气开关4是一组合开关,如图2所示。它包括小火调节旋钮12、小火进气孔13、大火调节旋钮14、大火进气管17和总进气管15,总进气管15与煤气气源相连,小火进气孔13与小火管16相连,小火管16的出口在壁筒10内、双U形煤气自循环加热装置6的旁边,进气管3与大火进气管17相连,其气流量由大火调节旋钮14控制。采用这种结构的进气开关后,不使用煤气灶时,可关闭大火调节旋钮14,调小小火进气量,使小火管16的出口有微量煤气在燃烧,这样当需要使用煤气灶时,不用再点火,只要打开大火调节旋钮即可,非常方便。图中,18表示灶底盘1的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中,通风孔也可开在壁筒上,或者在壁筒和灶底盘上同时开设。通风孔的数量和大小也可改变,如开设5个、6个等,其直径可适当减小,如8mm。点火时可用手工引火,也可采用电子打火方式。这些变化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家庭、宾馆、饭店或其它餐饮场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进权,未经徐进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523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性体沥青增强复合胎防水卷材
- 下一篇:一种水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