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束式救生圈无效
| 申请号: | 99248033.7 | 申请日: | 1999-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4048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双 |
| 主分类号: | B63C9/08 | 分类号: | B63C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海旭 |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束 救生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圈。
目前,在游泳场所,很多不会游泳的人往往借助于救生圈在水中飘浮,练习在水中滑动。一旦拿走救生圈,外加浮力全部消失,从心理上难以消除恐惧,不易建立自信,因此,由于对救生圈浮力的依赖,凭借于套在现有的救生圈中,很难学会游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束式救生圈,使其构造简单,使用方便,而且使用本实用新型救生圈学习游泳者可在逐渐学会游泳的过程中,逐步摆脱对救生圈外加浮力的依赖,确保安全地学会游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一种集束式救生圈中,具有若干个充气圆环,这些充气圆环的内径能容纳一个人体通过,将若干个充气圆环迭加在一起,用至少二根尼龙搭扣带对称地进行集束捆扎,尼龙搭扣的二片分别在带的二端。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救生圈和公知的救生圈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一个整体救生圈,而是由若干个充气圆环集束在一起,这样使套在游泳圈中的学习游泳者,随着游泳技能和在水中适应能力的逐步提高,可将充气圆环逐个去除,逐渐减少外加浮力,从心理上逐步摆脱对救生圈的依赖,直至将游泳圈全部去除,安全地学会游泳。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用尼龙搭扣带将若干个充气圆环集束在一起,每去掉一个充气圆环,只需将尼龙搭扣撕开再扣紧即可,使用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2是图1的A-A截面放大图
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由五个充气圆环1组成集束式救生圈,五个充气圆环的颜色分别为奥运五环的五种颜色,组成集束式奥运救生圈。五个充气圆环1的内径和外径及厚度相同,由四根尼龙搭扣带2将五个充气圆环1纵向迭加集束捆扎在一起,四根带分别位于十字的四端,束集后的救生圈,其总的厚度应与现有的整体救生圈的厚度大致相当,因此集束的充气圆环越多,其每个圆环充气后的厚度就应减小。充气圆环的内径应能容纳一个人体通过。尼龙搭扣的二片分别在尼龙搭扣带2的二端,尼龙搭扣的长度应使本实用新型救生圈由5个或4个或3个或2个充气圆环集束时,均能扣搭扎紧。
本实用新型也可由七个充气圆环1组成集束救生圈,七个充气圆环的颜色分别为彩虹的七种颜色,组成集束式彩虹救生圈。其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但每个圆环充气后的厚度应小于集束式奥运救生圈的每个充气圆环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中各充气圆环的内径和外径也可不相同,这些充气圆环在集束时其纵向截面呈梅花状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双,未经李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80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卡锁装置的电子卡连接器
- 下一篇:电连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