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液外排瓶嘴无效
| 申请号: | 99247262.8 | 申请日: | 1999-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4014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18 | 
| 发明(设计)人: | 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军 | 
| 主分类号: | B65D23/06 | 分类号: | B65D23/06 | 
| 代理公司: | 烟台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彬瑞 | 
| 地址: | 265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排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嘴,特别是一种防液外排瓶嘴。
现有的瓶嘴均没有回收余液的功能,致使在将瓶内液体倒出一部分时,常常在液体回流到瓶内时,部分液体流到瓶嘴外,并顺着瓶壁下流。当余液较少时,它们都附着在瓶嘴外壁和瓶体外壁上;当余液较多时,除了附着在瓶嘴外壁、瓶体外壁上外,还流到了放置该瓶的台面上,既造成了液体(如食用油)的浪费,又污染了瓶体和放置瓶体的台面,影响了环境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回收流到瓶嘴外部液体功能的防液外排瓶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的,这种防液外排瓶嘴,由嘴座1,与该嘴座连为一体的嘴颈2组成,其特殊之处是,在嘴颈2的外围设有回液槽3,在嘴颈2和回液槽3的底部,设使二者相通的回液孔4。
在回液槽3的槽壁上端设与其连为一体的挡液板5。
回液槽3的底部为一斜面,回液孔4在该斜面的最低点使嘴颈2和回液槽3相通。
回液孔4自槽底沿嘴座1由高到低环绕一周后与嘴颈2相通。
回液孔4自回液槽底沿嘴座1由高到低环绕一周后与嘴颈2内部相通。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瓶嘴嘴颈的外围设有回液槽,在回液槽和嘴颈的底部设使二者相通的回液孔,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具有能回收排到瓶嘴外壁上液体的功能。即一旦有液体流到瓶嘴的外壁上,液体沿着嘴颈的外壁流到回液槽内,并经回液槽到达回液孔,经该回液孔流到瓶内,杜绝了液体经瓶嘴外溢到瓶体和放置瓶体台面上的问题,既避免了浪费,又保持了瓶体及台面的洁净。若在回液槽壁上端设与其内壁连为一体的挡液板时,能有效防止回液槽内的残留液在倒出瓶内液体过程中沿着回液槽内壁流到外壁外。当回液槽底部为斜面,且回液孔在斜面最低点使回液槽与嘴颈相通时,能使流入回液槽内的液体较快地经回液孔进入瓶内。当回液孔4自回液槽底沿嘴座1由高到低环绕一周后与嘴颈2内部相通时,可有效防止将瓶内液体往外倒时,液体经回液孔流出。
图面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俯视图;
图3-图1所示瓶嘴与瓶体结合后的一种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技术解决方案。
实施例1,参考图1-图3。由图1看出,该瓶嘴由嘴座1,与该嘴座连为一体的嘴颈2,回液槽3,回液孔4和挡液板5组成。它是由塑料塑铸为一体而形成的,挡液板5为平板,回液槽底为平底,回液孔4使回液槽3与嘴颈相通。回液槽3的壁外侧设有螺纹,以便与瓶盖旋合。本瓶嘴与瓶体结合为一体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如图3所示。用胶将本瓶嘴与瓶体上部对应部粘合为一体即可。粘合后的状态,应使回液孔4位于瓶体把手一侧,以防止向外倒液体时,液体从该回液孔中流出。
实施例2,参考图4。该瓶嘴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有二。一是挡液板5的断面形状为钩状;二是回液槽4底部为斜面,斜面最高点位于回液孔对面的槽底上,斜面最低点位于回液孔所在的槽底上。使用过程同上例,与上例相比,进入回液槽4内的液体,能更顺利的进入回液孔。
实施例3,参考图5。该瓶嘴的结构如图5所示,结构形态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有二。一是挡液板5的断面形状为钩状;二是回液孔自回液槽底沿嘴座1由高到低环绕一周后与嘴颈2相同。使用该瓶嘴时,回液孔5可以不在瓶体把手的一侧,当与瓶体的任一侧相对应时,瓶内液体倒出时,不会经回液孔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军,未经唐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72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