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吸液管无固定凡尔无气蚀无砂卡抽油泵无效
| 申请号: | 99247182.6 | 申请日: | 1999-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4162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勇 |
| 主分类号: | F04B47/02 | 分类号: | F04B47/02 |
| 代理公司: | 石油工业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锡洪 |
| 地址: | 25702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吸液管无 固定 凡尔 气蚀 无砂卡 抽油泵 | ||
本申请是一种带吸液管无固定凡尔无气蚀,无砂卡抽油泵。该泵加工容易,泵吸液口在吸液管上面,且吸液口可以是多个,比现有泵的吸液口大几倍,提高了抽油泵的充满系数,避免了泵的气蚀和砂卡现象,提高了泵效,延长修井周期,增加了油井生产时率。
经检索查新,尚未发现国内外有类似结构的泵。
现在油田上游梁抽油机井用的管式泵均为长泵筒,短活塞,泵筒的长度是活塞长度的三倍以上。限制了调冲程的长度,对油井产量有影响,如需大冲程生产,泵筒长度就要增加。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调冲程。这种结构也给泵筒的加工带来难度,泵筒越长,同心度越难保持,精度很难达到,活塞却比泵筒好加工。
现有泵的吸液口设在泵筒的下端,靠固定凡尔启闭控制,活塞上行固定凡尔打开,泵筒内瞬间是低压区,气液进来,活塞行止上死点时由于气的存在。液体未充满泵筒,上面是气体下面是液体,降低了泵的充满系数。在活塞下行时,气体是可压缩的,活塞速度突然加快,活塞上的游动凡尔不能及时打开,当泵筒内的压力高于活塞上面液柱的压力时,游动凡尔才被打开,这时活塞也撞击着液面,其撞击动能相当大,会引起抽油杆断脱,油管拉伸脱扣,如气量大的油井,活塞到防冲距位置(怕活塞撞击固定凡尔所留的距离、即活塞下死点到固定凡尔的位置一般留0.5~1.2米),游动凡尔还不能打开,当活塞上行时,被压缩的气体随着膨胀,固定凡尔不能打开就造成空抽,抽油机做无用功。这种现象就称为液击和气蚀现象。是抽油机井正常生产的最大克星。也是现有抽油管式泵存在的弊端之一。
现有管式抽油泵的弊端之二是泵筒下端与尾管(油管)相连接,尾管的深度接近油层,油层压力低,气量大的井,油气进入尾管,容易产生无数个气的断塞,加之泵筒是间歇进油,奠定产生气断塞的基础。当某一气断塞运行到固定凡尔处,对于游动凡尔漏失严重或活塞和泵筒之间密封不好漏失严重的泵,即是活塞上行时,游动凡尔和固定凡尔之间也处于正压状态,此时固定凡尔下面的气断塞和尾管中的多个气断塞即是受到地层压力的上顶力,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也打不开固定凡尔,也造成泵的空抽现象。
现有管式抽油泵的弊端之三是对气量小含砂量高的油井,容易造成泵的砂卡或固定凡尔漏失。当携带砂子的原油进入尾管,运行到固定凡尔处的过程也是砂子的分离沉积过程,泵效高的油井,泵吸入能力很强,尾管的原油运行速度快,携砂能力很强,即便是间歇运行,也有一部分砂子进入泵筒,容易造成活塞与泵筒之间砂卡或造成固定凡尔座积砂,固定凡尔漏失,造成经常检泵修井,直接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由于现有管式抽油泵存在着以上三个弊端,每年为此胜利油田因检泵修井、大修修井所支付的修井费上亿元,影响产油量近百万吨。
本申请的目的就是为克服现有管式抽油泵的三个弊端,研制设计一种长活塞、短泵筒、无气蚀无砂卡的抽油泵。
本申请的一种带吸液管无固定凡尔无气蚀无砂卡抽油泵由泵筒(5)及运行于泵筒中的呈圆管形,上端设有抽油杆接头(2)内径上端设上游动凡尔(3)内径下端设下游动凡尔(4)的活塞(1)组成,其特征在于泵筒(5)下端设有滑套(6)在滑套中部设有气液孔(7)在滑套内设有滑筒(8),滑筒限位器(9)在滑套内上端和滑筒限位器上端设有蝶形弹簧或螺旋弹簧(10),在滑套下端设有与滑套下端用油管接箍(11)连接吸液管(12)与吸液管下端用油管接箍连接积液沉砂管(13)积液沉砂管下端设有丝堵(14);活塞(1)长于泵筒(5)吸液管长于活塞(1)积液沉砂管(12)长于吸液管(11);进气液孔(7)呈圆形或椭圆形,滑套(6)滑筒(8)和滑筒限位器呈圆管形与蝶形弹簧组成进气液孔启闭换向机构,去消了现有泵的固定凡尔;滑筒(8)的内径小于滑筒限位器(9)的内径,滑筒上部内径大于下部内径或滑筒的外径等于滑套的内径,滑筒的内径上下都大于活塞的外径,滑筒(8)的外径上下与滑套(6)的内径相等,中间小于滑套内径,滑筒的外径与滑套内径呈动配合;滑套(6)与泵筒呈一体加工或分体加工用丝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勇,未经王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71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