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触型感测器的下压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9246530.3 | 申请日: | 199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3931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山东专利法律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维斗 |
地址: | 264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型感测器 下压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平台式光电扫描装置,尤其是一种接触型感测器的下压机构。
在现有技术中,平台式光电扫描装置采用接触型感测器(又称接触型图象传感器CIS)已有先例,但是,在平台式光电扫描装置中采用接触型感测器的最大问题是,接触型感测器的景深较短,若被扫描文件超出接触型感测器的景深,则光电扫描的效果就会变差,使图象变得模糊不清,因此,接触型感测器与被扫描的文件之间要紧密地接触,而被扫描文件又需要能自由地移动,这成为在平台式光电扫描装置中采用接触型感测器的关键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接触型感测器的下压机构技术方案,该方案是在接触型感测器处于平台式光电扫描装置中工作平台的上方工作,则可保证被扫描文件自由移动的同时,又可保证接触型感测器与被扫描文件之间的可靠接触。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主要包括有机壳和机壳顶面上的工作平台,在工作平台的上面有接触型感测器,在接触型感测器的下面机壳内有与接触型感测器紧密接触的走纸辊,该走纸辊则由走纸驱动机构驱动,本方案的特点是在所述的接触型感测器的两端各固定一个J形的钩杠杆,在两钩杠杆的弯钩处有钩杠杆转轴支撑,而钩杠杆转轴则安装在两个支板上,两钩杠杆的钩顶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在固定板上的锁紧头接触。而所述的锁紧头是由钢珠护套和其内的压簧与压簧顶压的钢珠组成,所述的钩杠杆的钩顶端就是与所述钢珠底面接触。
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可知,由于在该方案中接触型感测器是在工作平台的上方,接触型感测器的下面与其紧密接触的是走纸辊,而走纸辊是在走纸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故走纸辊不会沿接触型感测器下压的方向存在位移,因此,走纸辊是不动的。由于在接触型感测器的两端固定有J形的钩杠杆,钩杠杆的杠杆支点位于钩杠杆转轴,因此,当钩杠杆的钩顶端下移时,接触型感测器就会下压,使接触型感测器紧密地压在走纸辊上。而钩杠杆的钩顶端则是与由钢珠护套、压簧和钢珠组成的锁紧头中的钢珠底面接触,故钩杠杆的钩顶端在钢珠外伸的压力作用下,将向钢珠大直径处移动,使钩顶端下移也就使接触型感测器下压,因此保证了接触型感测器与走纸辊的紧密接触。由于所述锁紧头的钢珠是在压簧的压力下具有向外伸出的作用力,故钢珠可以伸缩,可钢珠向外的作用力确总是存在的,当有被扫描文件出现在接触型感测器下面由走纸辊推动而移动时,接触型感测器被微量抬高,但接触型感测器向下的压力仍然存在,故可使接触型感测器紧密地压在被扫描文件上,保证了可清晰地扫描,而接触型感测器向下的压力并不随感测器的微量移动而变化,这就使被扫描的文件可在接触型感测器下自由移动,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另外,当接触型感测器抬起时,钩杠杆的钩顶端越过钢珠处于钢珠的顶端位置,此时接触型感测器就被定位在抬起的位置。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部分剖视示意图。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接触型感测器的下压机构,主要包括有机壳13和机壳13顶面上的工作平台1,在工作平台1的上面有接触型感测器3,在接触型感测器3的下面机壳13内有与接触型感测器3紧密接触的走纸辊4,该走纸辊4则由走纸驱动机构2驱动,本方案的特点是在所述的接触型感测器3的两端各固定一个J形的钩杠杆5,在两钩杠杆5的弯钩处有钩杠杆转轴6支撑,而钩杠杆转轴6则安装在两个支板7上,两钩杠杆5的钩顶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在固定板11上的锁紧头10接触。而所述的锁紧头10是由钢珠护套12和其内的压簧9与压簧9顶压的钢珠8组成,所述的钩杠杆5的钩顶端就是与所述钢珠8的底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65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