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弹性调整配重的呼拉圈无效
申请号: | 99246437.4 | 申请日: | 199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3916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吉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22/18 | 分类号: | A63B22/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潘帼萍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调整 配重 呼拉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拉圈,尤其涉及一种可根据不同使用需求而可弹性调整其配重的可弹性调整配重的呼拉圈。
呼拉圈是一种相当常用的运动器具,其不仅具有运动的效果,更能达到雕塑身形的功效,故广为一般人,尤其是深受女仕所喜爱。
传统的呼拉圈主要是一以塑料制成的圆环圈体,而此种传统的呼拉圈虽具有其基本的使用功能,但并无其他的附加功能,同时传统的呼拉圈收纳所需的空间亦相当大,因此便有人设计出一种“按摩呼拉圈创新结构”(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第84202913号,以下简称为参考文献)等,来企图改进传统呼拉圈在使用上的限制与缺点。
又如参考文献的呼拉圈主要是在一绳索上设置多个珠体,而构成一种具滚动按摩效果的可挠性呼拉圈;然而,此种如参考文献的呼拉圈虽具有按摩的效果,但是绳索上各珠体的重量是属固定,所以对于不同使用者而言,呈固定尺寸与重量的呼拉圈并无法完全配合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如此不仅使得如参考文献的传统呼拉圈在使用上仍会受到相当的限制,对于制造者而言,欲制造不同重量的呼拉圈,需以不同的模具来制造不同重量的珠体,因而会提高整体的生产成本,进而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增加消费者的负担与支出。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可弹性调整配重的呼拉圈,它能通过调整填入在绳体上中空球体中配重珠的数量与重量,从而来改变球体整体的重量,使呼拉圈具有不同的配重重量,使之既可提高呼拉圈使用的弹性与实用性外,又可达到简化制造不同重量呼拉圈的程序,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可弹性调整配重的呼拉圈,它能因各球体中填设的配重珠与球体内相对滚动而发出声响,从而既可知锻炼的速度,又能达到提高呼拉圈使用时的娱乐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弹性调整配重的呼拉圈,其特点是:所述的呼拉圈设置有一循环的可挠性绳体,在该绳体上串列穿设有多个中空球体,在各中空球体内分别设置有预定数量与重量的配重珠。
在上述的可弹性调整配重的呼拉圈中,其中,在所述的球体周缘位于同一径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供绳体贯穿其中的穿绳孔及置珠塞孔。
在上述的可弹性调整配重的呼拉圈中,其中,所述的置珠塞孔的孔径大于穿绳孔的孔径,并且在置珠塞孔上塞设一可供绳体贯穿其中的隔离塞块。
在上述的可弹性调整配重的呼拉圈中,其中,所述的隔离塞块设置有一可穿入球体置珠塞孔的身部,在该身部一端形成有一外径尺寸大于球体置珠塞孔的隔离头部,并在隔离塞块上轴向设置有一贯穿身部与隔离头部并且供绳体贯穿其中的通孔。
在上述的可弹性调整配重的呼拉圈中,其中,在所述的身部与隔离头部之间径向凹设形成有一环状的卡制槽。
在上述的可弹性调整配重的呼拉圈中,其中,所述的隔离头部的形状是呈圆弧扇形。
在上述的可弹性调整配重的呼拉圈中,其中,所述的隔离头部的形状是呈方块状。
在上述的可弹性调整配重的呼拉圈中,其中,所述的隔离头部的形状是略呈圆球状。
本实用新型可弹性调整配重的呼拉圈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一软性的绳体上设置有多个中空的球体,在各球体内则可填入预定重量的配重珠,如此可通过调整配重珠的数量与重量,来改变球体整体的重量,而使呼拉圈能依照不同的使用需求而具有不同的配重重量,由此,既可提高呼拉圈使用的弹性与实用性外,又可达到简化制造者制造不同重量呼拉圈的程序,从而降低整体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各球体中填设有配重珠,因此可在呼拉圈使用时,通过配重珠与球体内相对滚动而发出声响,从而既可知锻炼的速度,又能达到提高呼拉圈使用时的娱乐性。
通过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可弹性调整配重的呼拉圈的若干实施例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弹性调整配重的呼拉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绳体上相邻两中空球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隔离塞块部分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隔离塞块部分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隔离塞块部分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保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64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