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热管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9243931.0 | 申请日: | 1999-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3893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26 |
| 发明(设计)人: | 任星明;朱琳;贺维宇;张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热管 烟气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尤其是一种体积小、成本低、安全性好的立式热管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在化肥、炼油、冶金、电力等领域的生产环节,为有效地回收热气体的余热,现常用的节能设备就是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它能够有效地回收热烟气或气态工艺介质的热量,产生饱和低压水蒸汽或其他介质的蒸汽,节约能源。它主要由汽水分离器、设置在汽水分离器壁上的热管束以及分离器与热管外侧的烟气流道组成。其基本传热元件为热管。它可以将热量由一侧传向另一侧。其中吸收热量的一侧为加热侧,释放热量的一侧为冷却侧。热管冷却侧倾斜向上插入分离器内,被分离器内的水淹没,管体由螺纹固定在分离器壁上,加热侧设在分离器外侧,热气体流道罩设在热管加热侧外部。因此当,热气体通过流道时,热管的加热侧吸收大量热量而被加热,并将热量传导给分离器内侧的冷却侧,分离器内的水吸收热量,产生蒸汽,蒸汽由分离器上的蒸汽出口输出,冷却水则从分离器底部的入水口不断地补充进来,以维持液面的高度。分离器上还设有安全阀、水位计、压力表等附件。但是现有装置的分离器以及热气体流道为横卧式,由于这种结构的限制,分离器内的液位较低,而且体积较大,当需要增加处理的热烟气时,必须增大其体积,因此成本也大大增加。另外,由于热管的冷却侧容易露出水面,而发生爆管事故,安全性能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立式热管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在不增加体积、成本的前提下,可大幅度提高处理能力和单位产汽量,安全性能好,并且分离器可为两组或多组结构,灵活、方便地满足不同的实际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立式热管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它主要由汽水分离器、设置在汽水分离器壁上的热管束以及分离器与热管束外侧的烟气流道组成,热管吸收热量的一侧为加热侧,释放热量的一侧为冷却侧,热管冷却侧倾斜向上插入分离器内,管体由螺纹固定在分离器壁上,加热侧设在分离器外侧,热气体流道罩设在热管束加热侧外部,分离器内装有水,分离器底部设有入水口,分离器上还设有蒸汽出口、安全阀、水位计、压力表等附件。其中所述的分离器为立式设置,热管束穿过分离器壁倾斜插入分离器内,热气体流道外罩设置在分离器和热管束的外侧。
所述的热管束可为两组,分别从分离器两侧穿过分离器壁倾斜插入分离器内,相应的两热气体流道外罩设置在分离器和热管束的外侧的两侧。
所述的分离器、热管束、热气体流道可为两组或两组以上,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离器下部通过水连通管联通,上部通过蒸汽连通管联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分离器壁上可设置更多热管,布管空间大,占地面积小,设备重量轻,布局紧凑。
2、克服了现有装置汽水分离高度不够,蒸汽带水严重的现象,提高了蒸汽的品质。
3、保证热管冷却侧完全没入水中,操作弹性大,运行安全。
4、分离器内水循环方向明确,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汽量,效率较高。
5、两组或多组分离器结构具有模块化结构特征,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产品适应性,可灵活地满足各种不同的实际需要。
6、两组或多组分离器结构各个分离器之间汽、水分别相互贯通成为一体,各个单元之间负荷均匀,液位、压力保持一致。
7、装置的热气体气流方向与粉尘中立降落方向一致,因此充分利用的烟气自吹灰效应,减轻积尘现象。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未经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39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