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学相关识别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9241761.9 | 申请日: | 1999-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4073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2 |
| 发明(设计)人: | 袁家虎;阎丽;刘江;李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K9/58 | 分类号: | G06K9/58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成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一红 |
| 地址: | 6102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相关 识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光学相关识别装置,属于图像处理装置。目标图像特征的识别以前大多采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即通过滤波器等进行滤波、微分、边缘增强及锐化处理,以获取图像特征进行目标图像识别,这种技术需要设计多组滤波器,硬件复杂。近几年来较多采用计算机对获取的目标图像进行子波变换运算,实现目标特征识别;这类装置虽然简化了硬件,但存在运算量大,速度慢的缺陷,不能快速识别目标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硬件简单、速度快的目标光学相关识别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由计算机连接图像合成器构成光学相关识别装置,同时计算机连接被其控制的子波函数发生器,子波函数发生器产生并显示的多子区子波函数图形通过微镜阵列成像于图像合成器,并与计算机送入图像合成器的目标图像重叠合像,合成图像通过光学成像镜头成像在光电转换器CCD的光敏面上,经光电转换后通过图像采集卡送入计算机完成子波变换目标识别。
本实用新型也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光学相关识别装置中,可进一步增加子波函数图形的子区分割的微镜阵列可选取多种排列方式,如选用3×3排列方式。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不需要设计大量的滤波器组,硬件结构简单;由计算机控制函数发生器产生的多子区子波函数与目标图像通过光学合像共面,目标图像相应被分割为多子区,每个子区中的目标图像可并行进行子波函数变换,这样可通过较简单运算完成目标的光学相关识别,从而克服3同类装置进行子波变换完成目标识别时运算量大、难度大的不足;并且,当落入某些子区的目标图像为已知图形时,计算机可根据已知图形的特点设置适当的子波函数参数进行子波变换,因此能快速给出目标特点,提高目标识别速度;另外,采用微镜阵列增加空间分割获得更多的分割子区,可增加信息通道,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处理通道,提高了目标信息处理的精度和速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光学相关识别装置结构图。
如附图所示,计算机6连接函数发生器1,并根据目标特性控制函数发生器1产生一有利目标识别的子波函数图形,且将子波函数发生器上的图形分割为若干个子区阵列,每个子区中分别产生一子波函数。函数发生器1显示的多子区子波函数图形通过微镜阵列2成像在图像合成器3上。由计算机6将目标图像送入合成器3,并与多子区子波函数图形重叠合像,合成图像通过光学镜头4成像于光电转换器CCD5的光敏面,经光电转换后由图像采集卡7送入与其连接的计算机6。计算机6控制具有图像的各子区内的子波函数作多尺度和“窗口”平移的变换,通过简单运算,迅速给出目标图像的特征信息,完成目标光学相关识别。
光学相关识别装置中的微镜阵列2选用了3×3的排列方式,函数发生器1产生的多子区函数图形通过微镜阵列2后进一步增加合成器3上的目标图像的空间分割。微镜阵列2可根据需要选择多种排列方式,如1×1、3×3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17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真空拔罐的自拔管
- 下一篇:具有用于防止锅盖转动的安全装置的压力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