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节油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9241139.4 | 申请日: | 1999-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3918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新昆 |
| 主分类号: | B62M23/00 | 分类号: | B62M23/00 |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玲菊 |
| 地址: | 65003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节油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油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摩托车等机动踏板车上的节油装置。
机动踏板车如摩托车、助力车等等,由于具有速度快、省力、省时等特点,用它作为代步工具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方便,因此,广为人们所使用。但现有的这类机动踏板车,由于其传动部件中的传动齿轮或者传动轮本身均为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结构,因此,当油门关闭至怠速时,依靠惯性作用,使后车轮变为主动轮,再通过传动部件使发动机被动运转,从而消耗大量的能源,且此时的耗油量达最高值,因此,不利于节约能源,也不利于降低废气排放给空气造成的污染。另还造成不必要的机械磨损,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既能节油,同时又能降低废气排放量的节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既能节油,同时又能降低废气排放,减少噪音,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摩托车节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由发动机带动的皮带轮,与皮带轮相连接的传动轮组,与该传动轮组相连接的后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组中的一个传动轮由外轮和设于外轮中的单向内轮构成,以便使该传动轮构成一个单向离合器,用于克服怠速时发动机被动运转造成的高油耗以及传动部件的机械磨损。
所述单向内轮的外缘间隔设有凹槽,凹槽内通过弹簧设有滚件。其中凹槽的形状为L形,凹槽内的滚件为滚柱。通过滚柱的左、右移动,实现单向内轮与外轮的离与合。
所述单向内轮的外缘上设有一凹槽,凹槽内通过转轴设有与外轮内缘上的棘齿相配合的棘爪,以便实现单向内轮与外轮的离与合。
安装离合器的传动轮可以是与后车轮同轴的齿轮,也可以是位于中间的传动齿,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于将其中一个传动轮设为其上装有结构简单的由外轮和单向内轮构成的离合器,因此,可节油25-35%,同时减少废气排放对空气造成的污染,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另外在怠速时,由于使其它传动轮不工作,减少了机械磨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消除噪音,推行轻便、灵活,因此,是一项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于大力推广应用的节油装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之内容并不限于此。
图中,1为皮带轮,通过皮带2与摩托车发动机输出主动轮相连,3为传动齿轮,设于皮带轮轴4上,5为传动齿轮,与齿轮3相啮合,7为传动齿轮,设于轴6上,并与齿轮5同轴,8为传动齿轮,与齿轮7相啮合,并通过轴9与后车轮10相连接,11为单向内轮,设于传动齿轮5上,12为凹槽,间隔设于单向内轮上,凹槽内设有滚柱13和弹簧14。15为另一单向内轮,设于传动齿轮8上,齿轮8的内缘设有棘齿16,17为凹槽,间隔设于单向内轮15上,凹槽内通过转轴20和弹簧19设有与棘齿16相配合的棘爪18,棘爪18绕转轴20摆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当加油行驶时,在发动机带动下,皮带轮为主动轮,通过传动轮组1、3、5、7使带离合器的传动轮的外轮8也随之转动,在弹簧19的作用下,使棘齿16与棘爪18相配合,实现单向内轮15与外轮8的紧配合,即使离合器处于合的状态,从而带动后车轮10向前运行;当关闭油门使之处于怠速时,后车轮在惯性作用下自行转动,此时与后车轮同轴的单向内轮15上的棘爪18在棘齿16的压动下摆向下方,从而使单向内轮15与外轮8分离,即离合器处于离的状态,从而使外轮8以及其它传动轮仃止转动。
另一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当传动轮5随发动机转动时,其单向内轮11上的滚柱13在弹簧14作用下推向凹槽12右端,使单向内轮11与外轮5紧配合,即使离合器处于合的状态,从面带动后车轮10前行,当关闭油门时,在惯性作用下,单向轮11随后车轮10转动,此时,滚件13在外轮5的内缘作用下移向凹槽左端,则单向内轮11与外轮5分离,即使离合器处于离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新昆,未经刘新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11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