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频有源天线无效
申请号: | 99240523.8 | 申请日: | 199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3965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13 |
发明(设计)人: | 朱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劲松 |
主分类号: | H04B7/26 | 分类号: | H04B7/26 |
代理公司: | 珠海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晓颖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有源 天线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用的室内吸顶天线。
在中国由于蜂窝移动通信发展过快,使得系统的建设和运营者多年来一直无暇顾及小“盲区”,而将注意力一直放在系统的扩容和大“盲区”上,而恰巧小“盲区”的数量要多得多,诸如:地下商场、停车场、大楼内、隧道、地铁、车站、码头、飞机场等,随处可见。同时,由于系统的不断扩展,在城市中心密集区将采用微蜂窝技术(很多城市实际上已开始采用),使得室内“盲区”的数量大量增加。近一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网络质量的优劣越来越受到系统运营者和用户的重视。中国蜂窝移动通信的运营者们已开始在着手解决其小“盲区”覆盖问题,而现有的“盲区”覆盖技术基本上是原来室外覆盖移植到室内覆盖,图一为现有技术典型方框图,其缺点如下:
1、用大功率直放机(通常2W-20W不等),将严重破坏网络的小区频率规划,不利于(有害)网络的优化。
2、室内天线与放大器分离,不利于提高系统的信噪比,不可避免地对原有基站产生干扰。
3、手机天线用于室内覆盖,天线增益低,不利于提高系统的信噪比。
4、手机天线或其它天线用于室内覆盖,安装不便,外形不美观,难与室内装饰协调。
5、手机天线或其它天线通常只工作于单频段,不利于系统的升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用的室内吸顶天线,解决移动通信室内覆盖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双工放大器、功分器、无源天线单元、分压电路等元件构成,双工放大器的双工口与功分器相联,功分器的另两端口分别与无源天线单元和“next antenna”相联,双工放大器的供电端与电源正极相联,同时供电端分别和分压电路的两引脚相联,放大器的接地端接地。其中双工放大器选用三极管及其旁侧电路构成,功分器选用1/2,无源天线单元选用微带天线,分压电路选用电阻构成。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外形美观,能提供高达40DB的增益,且可调,可提高信噪比20DB以上,由此降低了对射频电缆的要求。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原理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电路电原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双工放大器、功分器、无源天线单元、分压电路等元件构成,双工放大器的双工口与功分器相联,功分器的另两端口分别与无源天线单元(本地天线)和“next antenna”相联,双工放大器的供电端与电源正极相联,同时供电端(down,up)分别和分压电路A的两引脚相联,双工放大器的接地端(gnd)接地。
如图2所示,为双工放大器、功发器电连接原理图,射频信号通过环形器(V1)输入到双工放大器的三极管(B1)的基极、三极管(B2)的集电极,双工放大器选用三极管(B1,B2)、电阻(R1)、电容(C1,C2,C3)、电感(L1,L2)连接而成,双工放大器的供电端为电感(L1,L2)的接线端,与电源正极相连,双工放大器的三极管(B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2)、环形器(V2)与功分器(P1)相连,三极管(B2)的基极通过环形器(V2)与功分器(P1)相连,三极管(B1)的基极与三极管(B2)的基极并联后与电阻(R2)、电感(L3)串联再接地,三极管(B1)的射极与三极管(B2)的射极并联后与电阻(R4)串联再接地,功分器选用1/2,功分器(P1)的另两个端口与无源天线单元(LC1)和“next antenna”相连,无源天线单元选用微带天线,分压电路选用电阻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劲松,未经朱劲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05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