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 申请号: | 99239486.4 | 申请日: | 1999-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4587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07 |
| 发明(设计)人: | 艾德门·蔡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2 | 分类号: | H01R13/62;H01R13/62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一卡扣装置,且该卡扣装置包括有一彼此配合的树脂元件及金属元件,以安全的取出收容在电连接器内的模组单元。
美国专利第5,759,057及5,755,585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Small Outline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s,SO DIMM),其中第5,759,057号案揭示了一种卡扣装置,其由一树脂元件及一金属元件构成,而第5,755,585号案揭示了一种高构形的设计。
一体成型的树脂元件用于固持模组单元的剪切凹口,而金属元件用在从树脂元件中取出模组单元。其中金属元件可从绝缘本体中分离出来。但是,尽管卡扣装置提供了一定的弹性及强度,但树脂元件仍易于受不当外力而断裂。
为了防止树脂元件发生断裂,绝缘本体提供了挡止部以限制树脂元件的移动。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电连接器的长度,限制了电子元件密集度的提高,此外,树脂挡止部的耐久性较差,从而妨碍了树脂元件的弹性设计,并且,当扣合或取出模组单元时,混合式的卡扣装置被推离其初始位置,而树脂元件常在此过程中,因受到集中的应力在树脂元件与绝缘本体的接合处断裂,而接合处是一处没有任何加强结构的弯曲面。
因为连接器在纵长向需设计得比现有技术小,故以上所揭示的结构均需改进,其中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不能改变,因为它需要与插入的模组单元的电路布置相一致,因此,减小绝缘本体两侧的卡扣装置的尺寸是唯一的办法,从而实现小型化及克服现有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卡扣装置的电连接器,其具有较佳的弹性,便于组装在电连接器绝缘本体上,以强化卡扣装置以减小断裂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呈纵长体状的绝缘本体,其内设有一中央插槽以承接模组单元,绝缘本体两侧设置有卡扣装置,每个卡扣装置包括有一从绝缘本体一体延伸而出的树脂元件及一相应于树脂元件的金属元件,金属元件的第一垂壁邻接于树脂元件的外表面,且从第一垂壁延伸的第一插脚以限制树脂元件,在卡扣装置的自由端施加外力可使模组单元从电连接器中取出,第二插脚自第一垂壁延伸并邻接树脂元件,当卡扣装置到达其最外位置时,可防止过度变形而导致断裂,第三插脚从第一垂壁下方延伸以收容在树脂元件外表面的凹口中,并限制卡扣装置的向内移动并进一步防止树脂元件断裂。
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以限制卡扣装置的过度位移而导致断裂,并可促使电连接器的小型化。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呈纵长状的绝缘本体12,在绝缘本体12上设有中央插槽14以收容模组单元(未图示),在绝缘本体12相对中央插槽14的另一侧设有若干个端子通道16以收容相应数目的导电端子(未图示),其中,导电端子可电性和机械性连接模组单元上相应的电路。
请参阅图2,卡扣装置18设在绝缘本体12的两侧,每个卡扣装置18包括有一从绝缘本体12一体延伸的树脂元件20及一相应于树脂元件20的金属元件22。
请参阅图3,树脂元件20包括一上臂202及一下臂204,锁扣体206设在上臂202的内侧表面,凹口208设在下臂204自由末端的外侧表面,并在下臂204内设有通槽210。
金属元件22包括第一垂壁26、第二垂壁28,在第二垂壁28前端设有倒刺30,而第一垂壁26及第二垂壁28不处在同一平面内,且在两者间设有错位部32。
水平弯曲部34从第一垂壁26底部延伸以强化第一垂壁26,而从水平弯曲部34向上延伸设有第一插脚36,略呈“L”型的第二插脚38具有一中间水平部382及一从第一垂壁26底边延伸的末端垂直部384,在水平弯曲部34及第二插脚38间从第一垂壁26延伸设有第三插脚40,第二垂壁28从其末端的连接部44向前延伸设有焊垫42。
请一并参阅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在组合时,金属元件22与树脂元件20通过将第二垂壁28插入通槽210中而接合,倒刺30的干涉作用可使金属元件22固持在绝缘本体12中。第一垂壁26邻接上臂202的外表面并与第一插脚36相配合以在其间夹持树脂元件20,第三插脚40则收容在凹口208中。焊垫42则对正于组装本实用新型10的电路板(未图示)的焊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94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