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 申请号: | 99239443.0 | 申请日: | 1999-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3954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06 |
| 发明(设计)人: | 黄冠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42 | 分类号: | H01R13/42;H01R13/428;H01R13/64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电脑主机板与子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端子较长但可稳固固定于绝缘本体上,且不会发生垮针损坏的电连接器。
为了实现两块电路板间讯号传输的需要,通常借电连接器将两块电路板相互连接而实现讯号连通。在该类电连接器高度较高的情况下,相应的端子的长度也较长,然而由于电连接器端子的密度较大,且端子构形较复杂,而端子又较细,当与对接电连接器相对接时,极易产生端子垮塌而导致对接不确实的现象发生。相关该类端子构造的现有技术请参阅美国专利申请第5,626,500号。请参阅美国专利申请第5,626,500号所揭示的专利插头连接器,图1为其剖视图,该电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12设置有对接端14、焊接端16以及连接在对接端14与焊接端16间的长度较长的固持臂18等构造。其中对接端14弯折成“S”型,其端部142朝向电连接器1的对接口20处,当对接电连接器的端子(未图示)由电连接器1的对接口20向电连接器1内部插入而与导电端子12对接时,若导电端子12组装位置不精确,或对接电连接器插入不准确而稍偏离对接方向,对接端子的端部就会插入电连接器1的“S”型端子12端部142的折弯处143内,随着对接端子的插入,导电端子12端部142的变形就随着增大,最后这些导电端子12会出现垮塌而损坏进而影响讯号的传输。再者,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电连接器1端子12的固持臂18的长度较长,因而成型这些端子12固持臂18的模块及成型绝缘本体端子通槽(图未示)的模块相应地均要求其长度也较长,这些又细又长的成型端子的模块及成型端子通槽的模块加工相当困难,且其强度较低,较脆弱,极易有脆断的现象发生。因此,为避免该种电连接器端子的上述缺陷,需要对电连接器端子的构形进行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易于与对接电连接器的端子准确插置对接,且插接后导电端子仍可保留于绝缘本体的原定位上而不易损坏,以及实现了在端子构形较高的情形下易于对端子及绝缘本体端子通槽的制造成型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包括纵长延伸且设置有若干通槽的绝缘本体、收容在这些通槽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组装在两排通槽间的接地片,其中导电端子一端设有焊接部可接合在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端子另一端设有折回成弧状且易于对接的对接部,端子的中间部位经过二次弯折形成有横向位移部,该横向位移部与两端的对接部及焊接部间借端子体相连,而在横向位移部两端端子适当位置处设有固持部,借这些固持部可将导电端子固定在绝缘本体的对应通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电连接器端子对接准确且在长度较长的情况下也易于成型制造。
下面请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现有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端子预插在绝缘本体内的局部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端子完全组装在绝缘本体内的局部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端子预插在绝缘本体内的局部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端子完全组装在绝缘本体内的局部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纵长延伸的绝缘本体3、若干个导电端子4及可组装在绝缘本体3内部的接地片5等构件。其中绝缘本体3一侧面设为对接面30,而相对的另一侧面则设为接合面31,其中在接合面31上沿绝缘本体3延伸方向开设有两通槽32。再请同时参阅图3,由通槽32内靠向绝缘本体3纵长方向的两侧壁33的一侧凸伸出若干个相互间隔的下隔板34,且在下隔板34的相对一侧由绝缘本体3对应下隔板34也向通槽32内凸伸有上隔板35,下隔板34与上隔板35是分别由各自的模块射出而成型,且下隔板34与上隔板35用于将端子3固定在绝缘本体内(容后详述)。另外,位于通槽32之间的绝缘本体3开设有若干个孔道36,且这些孔道36的一侧壁设置有收容部37可收容接地片5(容后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94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