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光盘片自动储存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9238398.6 | 申请日: | 1999-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4031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25 |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永福 |
| 主分类号: | G11B33/04 | 分类号: | G11B3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盘片 自动 储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光盘片自动储存装置。
随着计算机及家庭影院的飞速发展,磁、光盘片储存的方便性与实用性急待解决。目前市场上用于磁、光盘片存放方式一种是盒式,缺点是只为了储存、取出和选盘且极为不便;另一种如专利公告号为:2236678的专利技术方案,它是在选盘上采用激光读数的方法,使之显示光盘所处位置,取盘操作仍是采用手动旋转转盘,和机械按键、连接的杠杆将盘片顶出舱口,这样则需要两手同时操作,即一只手按下按键一只手取盘片,否则回位弹簧会自动收回,稍不留神就会重复操作,其操作过程极为复杂,并且只能用于光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自动选盘、自动推送磁、光盘片进出仓体、且仓体容量大(其光盘片仓的容量为300张以上,磁盘片仓的容量286张以上),通过键盘输入编码,自动引出、引入所需要的光盘或磁盘的自动储存装置。完全解决盘片仓存储不能方便选盘和自动送出盘片的问题,方便实用。本实用新型还为实现防潮、防尘、防磁的功能,在舱体内壁装有防潮层,舱口装有防尘清洁刷及防磁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磁、光盘片自动储存装置,由圆柱体盘片仓、隐入式程控编码键盘及驱动装置组成,它的圆柱体盘片仓的圆形托盘(8)底部装有承载平衡器(13),每层圆柱体盘片仓由套管轴(5)与传动装置连接,推送磁、光盘片进出仓体的是“V”型送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磁、光盘片推送进出原理如下:实现磁、光盘片的推送进出,它在于一个固定框架上的两则有两条直线滑槽,使用了特制小型电机驱动,在特制小型电机的外层装有对应的定位铁销,使电机可随滑槽直线滑行,在电机的一端装有一个水平支撑横梁、此横梁上装有两个对称的被驱动特制皮带轮,它与电机的主驱动轮A成为一个运行组。在电机的另一端装有一个主驱轮B和一个减速被驱动轮,被驱动轮的外层套装一个椭圆轮,椭圆轮与被驱动轮在转动时,椭圆轮向上旋转将装在固定支架上的固定轮相推使整个电机及两个特制对称皮带轮同时向下移动。使装在被驱动轮上的磁、光盘片推送特制皮带一起向下移动推送磁、光盘片,完成推送过程。
在电机的上端与固定架之间装有一根拉力弹簧、椭圆轮向下旋转时拉力弹簧向上拉使整个电机及移动部分向上移动,完成推送动作。
本实用新型在插入磁、光盘片时,在舱口装有一个接触器,当推入磁、光盘片时,会自然推动接触器的合塞头,使电机引动部分完成以上重复的逆转过程,电机在逆转时是通过一个并连在接触器上的转换开关完成的,同时与键盘引出引入键与接触器之间有并连指令连线使其双向控制,完整结合。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下: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圆型磁、光盘片托盘的平面图图3:磁、光盘片推送进出装置主视图图3’:磁、光盘片推送进出装置右视图图4:防滋层及步进电机分布平面图图4’:防滋层及步进电机分布的后视图图5:键盘主视图图5’:键盘左视图图6:立体透视图图7:外壳立体图图8:内金属框架主视图图8’:内金属框架A-A剖视图
与图中的图号对应名称如下:
1—步进电机,2—可编程控制电路,3—程控编号键盘,4—步进电机的驱动轮,5—中心套管轴,6—被驱动槽轮,7—带尺槽的专用皮带,8—磁、光盘片托盘,9—放射状槽,10—“X”型弹性槽体,11—磁盘隔离片,12—金属框架,13—承载滚动钢轴的承载平衡器,14—钢制轴承,15—推送固定框支架,16—滑槽,17—定位销,18—水平支撑横梁,19—被驱动皮带轮,20—电机驱动轮A,21—电机驱动轮B,22—减速齿轮,23—椭圆轮,24—固定轮,25—特制小型小型电机,26—回位弹簧,27—固定轮支杆,28—减速齿轮及椭圆轮支杆,29—推送带,30—并连转换接触器,31—防滋层,32—防滋层,33—推送带穿过口,34—防滋层卡槽,35—A、B层隔片,36—防潮层,37—防潮层,38—B层按键,39—A层按键,40—推送引入引出按键,41—编号按键,42—键盘翻动套轴,43—舱口,44—滑动门,45—壳体固定镙孔,46—磁、光盘片停止台,47—键盘隐入口,48—外壳,49—防尘刷,50—稳压电源,51—驱动组件舱,52—弹性体槽,53—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永福,未经郭永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83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