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盘造粒机无效
| 申请号: | 99236199.0 | 申请日: | 1999-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3813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07 |
| 发明(设计)人: | 吴兆康;吕丕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兆康 |
| 主分类号: | B01J2/14 | 分类号: | B01J2/14 |
| 代理公司: | 广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永庆 |
| 地址: | 51144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盘 造粒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施粒体成粒的圆盘造粒机。
目前,国内各厂家生产的复合肥圆盘造粒机都是由盘底与水平面倾斜的敞开式圆盘部份、机架和传动装置三部份组成。圆盘与水平面倾斜夹角35°-55°,转速都较低(在16转/分以下),而且为一种固定速度。由于是敞开式圆盘,在给料和造粒过程中不可避免造成粉状原料飞扬和散失,工作环境恶劣,粉尘污染严重。较低的转速决定了其较低的生产能力(单机产量)。过低的生产能力使得在大规模生产线中需要多个圆盘造粒机来配套,组成庞大的造粒机群,才能满足大生产线产量的要求。另外,国产造粒机刮料装置是用二个电动机带动旋转刮料板。日本是用一个电动机带动旋转刮料板且能在大盘半径范围内移动。这些办法都需配备动力,都不尽理想。随着市场对生产线单线规模愈来愈大的要求,迫切需要一种生产效率高、环境污染少、能改善工人工作环境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新型造粒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工作环境好的圆盘造粒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圆盘造粒机由机架、机体、传动装置、圆盘组成,传动装置安装在机体内,机架与机体的一端之间为铰链连接,机体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机架上的液压油缸相连接;圆盘上设有盘盖,该盘盖通过抱梁固定在机体上,盘盖与圆盘之间不相接触,它们之间的密封方式为迷宫式密封结构,盘盖上设有下料口、出料口、刮料装置、拨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刮料装置是在盘盖内的径向位置设置一个可伸缩刮板,该刮板可伸入在圆盘内,并可缩在盘盖内。
本实用新型的拨料装置是由六个拨料板均匀固定在半边盘盖上,这些拨料板伸入圆盘内,且每个拨料板固定的角度、高度、形状有所不同。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圆盘上设置盘盖使圆盘在高速旋转时不致使材料外飞,圆盘设在机体内,机体的一端与机架铰接,其另一端与固定在机架上的液压油缸连接,可实现下料、出料都为自动过程,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原有的工作环境。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一种实施方案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圆盘造粒机由机架1、机体2、传动装置3、圆盘4组成,传动装置3安装在机体2内,机架1与机体2的一端之间为铰链连接,机体2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机架1上的液压油缸9相连接;圆盘4上设有盘盖5,该盘盖5通过抱梁6固定在机体2上,盘盖5与圆盘4之间不相接触,它们之间的密封方式为迷宫式密封结构,盘盖5上设有下料口10、出料口11、刮料装置7、拨料装置8。该刮料装置7是在盘盖5内的径向位置设置一个可伸缩刮板14,该刮板14可伸入在圆盘4内,并可缩在盘盖5内。拨料装置是由六个拨料板均匀固定在半边盘盖5上,这些拨料板伸入圆盘4内,且每个拨料板固定角度、高度、形状有所不同。工作时,传动装置3带动圆盘4旋转、盘盖5通过抱·6固定在机体2上,旋转的圆盘4与固定的盘盖5之间采用迷宫式密封结构,防止和减少粉状原料飞扬和散失。由于圆盘4转速很高(超过临界转速)产生的离心力很大,物料在圆盘造粒时会被抛向圆盘4的周边,固定在半边盘盖5上的拨料装置8,其均匀分布的六个拨料板按一定分料量比例进行拨料,第一块拨料板拨下物料大概5%,第二块拨料大概15%,第三块拨料大概30%,第四块拨料大概35%,第五块拨料大概10%,第六块拨料大概5%,这样,使盘边物料分流及时返回成球区域,保证高速造粒顺利进行。造粒结束时,刮料装置7的刮板14伸入旋转的圆盘4内,刮掉粘在圆盘4底面上的积料,造粒时,刮板14又缩回盘盖4内。由于产量大,造粒周期短,加料和出料相当频繁,不能像普通机那样停机人工出料,出料时圆盘4仍需旋转,这时液压油缸9推动机体2,使圆盘4与盘盖5一起翻转,物料从盘盖5上的下料口11卸出。从而实现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为实现无人操作的全自动化生产线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兆康,未经吴兆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61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