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针火焰检测的脉冲点火控制器无效
| 申请号: | 99235878.7 | 申请日: | 1999-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3702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22 |
| 发明(设计)人: | 卢楚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顺德市万和企业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Q7/24 | 分类号: | F23Q7/24 |
| 代理公司: | 广东粤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丽明 |
| 地址: | 52830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火焰 检测 脉冲 点火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燃气热水器的双针火焰检测的脉冲点火控制器,属于脉冲点火控制器的改造技术。
现有的脉冲点火控制器,其火焰检测电路有些是采用热偶检测,有些是采用单针(火焰针)直流检测或单针(火焰针)交流检测,还有些是采用火焰针、热偶混和检测,对不考虑“不完全燃烧保护”问题的燃气热水器,使用上述检测电路均可以,但根据GB6932-1994的要求,直排式热水器必须具有不完全燃烧保护的功能,而采用上述火焰检测电路,在“不完全燃烧保护”的问题上,目前仍存在着不成熟的因素,合格率不高,这主要是因为火焰本身是一种稳定性差、离散性大、易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化学现象,采用上述火焰检测电路,其定性的一面容易捕捉,但因不完全燃烧保护涉及到其定量的一面,则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不完全燃烧保护可靠性高、灵敏度高,且一次点火成功率也较高的双针火焰检测的脉冲点火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如附图所示,包括有中央处理单元(1)、信号检测电路(2、3)、驱动电路(4、5)、其中信号检测电路(2、3)的输入端分别与热水器中的火焰针A、B连接,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单元(1)连接,驱动电路(4)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单元(1)连接,输出端与热水器中的点火针连接;驱动电路(5)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单元(1)连接,输出端与燃气电磁阀连接。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中央处理单元(1)、信号检测电路(2、3)、驱动电路(4、5)、其中信号检测电路(2、3)的输入端分别与热水器中的火焰针A、B连接,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单元(1)连接,驱动电路(4)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单元(1)连接,输出端与热水器中的点火针连接;驱动电路(5)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单元(1)连接,输出端与燃气电磁阀连接。其中火焰针A为弯形针,火焰针B为直形针。上述中央处理单元(1)包括有单片机IC1及其外围元件电容C2、CX1、CX2,晶振X,信号检测电路(2)包括有三极管BG2及其外围元件电阻R12、R16、R18、电容C6、C8,信号检测电路(3)包括有三极管BG6及其外围元件电阻R20、R21、R22、电容C13、C14,驱动电路(4)包括有三极管BG3、BG4及其外围元件电阻R13、R14,驱动电路(5)包括有三极管BG5、BG1、变压器T1、T2、高压包E1及其外围元件电阻R1、R2、R3、二极管D1、D2、D3、D8、电容C1、C3、可控硅SCR,其中BG2的基极通过电阻R18与火焰针A连接及与电阻R16、电容C8的一端连接,BG2的发射极与电阻R16、电容C8另一端连接及与BG3、BG4、BG5、BG6的发射极连接,并通过电容C7与IC1的接口L1连接,BG2的集电极通过由电阻R12、电容C6组成的并联电路接地;三极管BG6的基极通过电阻R21与火焰针B连接及与电阻R20、电容C13的一端连接,BG6的发射极与电阻R20、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BG6的集电极与IC1的接脚L4连接及通过由电阻R22、电容C14组成的并联电路接地;三极管BG3的基极通过电阻R13与IC1的接口L1连接,BG3的集电极与燃气电磁阀的维持线圈LA连接,LA的两端连接有二极管D7;三极管BG4的基极通过电阻R14与IC1的接口L0连接,BG4的集电极与燃气电磁阀的维持线圈LB连接,LB的两端连接有二极管D6,LA、LB的另一端均接地;BG5的基极通过电阻R15与IC1的接口K0连接,BG5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接点6连接,BG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D8的负极连接,R1的另一端与T1的初级线圈接点7连接, D8的正极与点火针连接及接地,BG1的发射极与点火针连接及接地,BG1的集电极与T2的初级线圈接点5连接,T1的接点6与T2的接点4连接;高压包E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与T2的次级线圈接点3连接,E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二极管D2与T1的次级线圈接点1连接,可控硅SCR的正、负极、电阻R2连接在二极管D2的负极与T2的接点3之间,二极管D2连接在E1的初级线圈的两端,SCR的触发端通过电容C3、电阻R3与IC1的接口L2上。另外,为实现其它保护功能,使热水器更加安全可靠,上述中央处理单元(1)还连接有堵塞热偶检测电路(6),堵塞热偶检测电路(6)的输入端与热偶连接,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单元(1)连接。上述堵塞热偶检测电路(6)包括有集成块IC2A、IC2B、电阻R4~R10、电容C4、C5、二极管D4、D5,其中IC2A的正输入端与电阻R5、R4的一端连接,负输入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输出端与IC1的接口K2连接及通过电容C4接地;IC2B的正输入端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R8的另一端与电阻R5连接,IC2B的负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及热偶连接,热偶的另一端接地,R7的一端、D5的负极接地,D5的正极与R10、R8连接,IC2B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5接地及与IC1的接脚I0连接。其中IC2A、IC2B为LM393;此外,中央处理单元(1)还连接有水控开关检测电路(7),水控开关检测电路(7)的输入端与水控开关SW1连接,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单元(1)连接,上述水控开关检测电路(7)包括有电阻R11、R17、电容C10、C11、C12,其中电容C10、C11、C12、电阻R17的一端与IC1的接口G5连接及通过电源B2与水控开关SW1连接,并通过电阻R11与IC1的接口L3连接,C10、C11、C12、R17的另一端均接地。为了更直观地看到热水器的工作状态,上述电阻R11与BG2、BG6的发射极之间连接有发光二极管L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顺德市万和企业集团公司,未经顺德市万和企业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58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