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电机用换向器无效
| 申请号: | 99232931.0 | 申请日: | 1999-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3894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太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39/04 | 分类号: | H01R39/04;H01R39/46 |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晓红 | 
| 地址: | 4111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电机 换向器 | ||
本实用新型属直流电机用换向器技术领域
直流电机由于其运行工况恶劣,换向器上经常发生环火,烧损换向器前端的云母环,致使电机不能正常运行。目前很多电机生产采用聚四氯乙烯带状片材,在粘贴前,须在换向器云母环的椎形面先缠绕无纬带,使之成为较平整坚实的圆柱形表面,在其上刷胶后再将剪裁得与粘贴面宽度相吻合的聚四氯乙烯带状片材,认真地粘贴上去,并仔细地修剪接口处,使粘贴的聚四氯乙烯片材的接口处间隙尽可能的小,然后在其表面缠绕热收缩带后送入烘房,烘焙固化,否则在电机运行时会出现聚四氯乙烯片材防护层剥离。在换向器发生环火时使接口处的粘接剂碳化,形成导电通道。同时烧损聚四氯乙烯防护层,烧损面积有时高达60%以上,影响电机的运行可行性和使用寿命,而且工艺过程繁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热固定性阻燃耐弧玻纤增强材料或阻燃耐弧玻钢代替热塑性塑料聚四氯乙烯做换向器云母环处的防护层,提高换向器云母环处的抗环火能力和耐烧损性,从而提高直流电机(包括直流牵引电机)的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使工艺更简单。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它包括有套筒、铜片、压圈、云母环、紧固螺栓(见图1),过去云母环前端结构(见图2),图2是图1K处局部放大图,它由两层组成,第一层须在换向器云母环的椎形面上先缠绕无纬带1,第二层是在其上刷胶后再将剪裁得与粘贴面宽度相吻合的聚四氯乙烯带状片材,认真地粘贴上去。本实用新型技术改变了以往的结构和用材,(见图3)图3是图1K处的局部放大图B)在云母环前端采用一层抗环火防护层。这一层抗环火防护层由燃固性阻燃耐弧玻纤材料(如SMC、DMC、DMC、BMC、D544、D545、9431等)或阻燃耐弧玻钢(如阻燃性不饱和聚脂玻璃钢、三聚氰胺玻璃坯布、阻燃耐玻璃布带、阻燃耐弧无纬带等)结构,并成型在直流电机换向器云母环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抗环火能力强,耐烧损性好,防护效果好,与防护层结合处无间隙,施工工序少(减少了5-7个工序),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施工难度小,影响质量的因素少,生产成本低,能耗小等,可提高直流电机运行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直流电机用换向器结构示意图;
图2改进前图1K处云母环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3改进后图1K处云母环前端结构示意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图,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套筒1、铜片2、压圈3、云母环4、紧固螺栓5(见图1),过去云母环前端结构(见图2),图2是图1K处局部放大图,它由两层组成,第一层须在换向器云母环的椎形面上先缠绕无纬带1,第二层是在其上刷胶后再将剪裁得与粘贴面宽度相吻合的聚四氯乙烯带状片材,认真地粘贴上去。本实用新型技术改变了以往的结构和用材,(见图3)图3是图1K处的局部放大图B)在云母环前端采用一层抗环火防护层。这一层抗环火防护层由燃固性阻燃耐弧玻纤材料(如SMC、DMC、DMC、BMC、D544、D545、9431等)或阻燃耐弧玻钢(如阻燃性不饱和聚脂玻璃钢、三聚氰胺玻璃坯布、阻燃耐玻璃布带、阻燃耐弧无纬带等)结构,并成型在直流电机换向器云母环4的前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29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