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油机电提前高能无触点分电器无效
申请号: | 99232738.5 | 申请日: | 199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3701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岳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岳生 |
主分类号: | F02P7/00 | 分类号: | F02P7/0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乔清杰 |
地址: | 410002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油 机电 提前 高能 触点 电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汽油发动机领域,具体是汽油机电提前高能无触点分电器。
目前国内外汽油发动机普遍采用的分电器为两大类:有触点分电器和无触点分电器。两种分电器都保留着离心提前机构,因而存在结构复杂,点火正时往复性不好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供一种无触点分电器,以“电提前”取代“离心提前”,不仅可以非线性点火正时,能更好满足发动机的需要,而且精度高,可靠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由机械部分和电子点火模块构成,其中机械部分包括真空提前机构、外壳、主轴、定子总成和转子,装在定子底板上的真空拉杆销钉与真空提前机构相结合,转子装在主轴上,其特征是定子总成的构造是感应线圈套在位于定子底板上的第一气缸齿上,并通过引线与电子点火模块连接,由磁环、定子底板、第1气缸齿和转子组成磁回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电提前点火的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工作时,主轴带动转子旋转,感应线圈切割磁力线,使线圈中出现感应电动势,该电动势被引入点火模块与输入比较器的参考电平相比较,以控制点火时刻,转速升高,输出电动势增大,模块被提前控制点火。定子总成的构造使得感应线圈的体积减小,从而使得结构紧凑而牢固。
根据不同发动机的不同点火正时曲线的需要,定子底板固定在外壳上,也可以通过滚珠轴承装在主轴上,从而有效地控制感应电动势随转速变化的输出波形,以实现不同发电机各种点火正时曲线的配置。
磁环的位置也可以根据情况放置在定子底板的中央,或置放于感应线圈与定子底板之间,或转子片的上方,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油机电提前高能无触点分电器省去了离心提前机构,以“电提前”取代“离心提前”,不仅可以非线性点火正时,更精确地满足发动机的需要,而且,由于它与机械提前点火的原理有本质的不同,它没有机械惯性和磨损,电提前点火正时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结构紧凑而牢固。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详细描述。
首先对附图进行说明。
图1、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部分的结构原理图,图1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3表示定子和转子部分的结构图;
图4表示图3的俯视图;
图5表示定子底板固定在主轴上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是由机械部分和电子点火模块构成,其中机械部分包括真空提前机构8、外壳1、主轴6、定子总成和转子4,如图1、2所示,其中,装在定子底板2上的真空拉杆销钉9与真空提前机构8相结合,转子4通过转子衬套10装在主轴6上,感应线圈5套在位于定子底板2上的第一气缸齿7上,并通过引线与电子点火模块连接,由磁环3、定子底板2、第1气缸齿7和转子4构成磁回路。磁环3置于定子底板2的中心,定子底板2则固定在外壳1上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图3、图4进一步表示了定子及转子结构及位置关系,即磁环3置于定子底板2的中心,感应线圈5套在第一气缸齿7上,转子4通过转子衬套10装在主轴6上,从而构成磁回路。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即定子底板2通过滚珠轴承11固定在主轴6上,7为第一气缸齿,9为真空拉杆销钉。
以上均以三缸分电器为例,其它类型(二、四、五、六缸等)分电器,其不同之处主要是转子4的片齿数与形状上差异,即二缸分电器为二个齿,四缸分电器为四个齿等。
电子点火模块的输入触发比较器的输入正端与感应线圈5输出电势波形的上沿相连接,比较器输入的负端设置参考电平为0.7伏,输入触发比较器的输出为方波,其上升沿用于控制点火时刻,即上升沿出现的瞬间,电子点火模块的输出关断,点火线圈初级电流瞬时关断,次级出现点火高压。
电子模块可以安装在分电器内部,也可安装在点火线圈上,或者安装在汽车发动机罩下其他位置。
本实用新型以电提前取代离心提前,其非线性点火正时曲线一旦与某特定发动机的需要相匹配,在提高点火能量的条件下,便可适当缩小化油器的主量孔,调稀混合气。采用本技术的一家汽车厂的对比试验表明,电提前点火系与较稀空燃比的化油器相配合,可达到下述指标:
1、整车动力性不降低,发动机中低速扭矩略有提高;
2、整车经济性提高10%以上;
3、怠速排放中CO、HC显著下降,整车十五工况排放达到1988年7月开始强制实施的国家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岳生,未经张岳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27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塔
- 下一篇:混凝土建筑复合材料预制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