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装汽车轮胎无效
| 申请号: | 99231422.4 | 申请日: | 1999-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3721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05 |
| 发明(设计)人: | 曹建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建勋 |
| 主分类号: | B60C5/18 | 分类号: | B60C5/18 |
| 代理公司: | 南充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杜应龙 |
| 地址: | 638406***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套装 汽车轮胎 | ||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一种机动车的滚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所使用的橡胶轮胎。
公知技术的橡胶轮胎由外胎和内胎组成。内胎是一个能密闭气体的环圈,外胎套在内胎上保护内胎,直接与地面接触。公知技术的轮胎从问世以来即保持这种结构。而在行驶途中遇到要更换破损的内胎,其技术操作过程则十分麻烦,而且费时,因此改进现有汽车轮胎的结构是有必要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则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使用成本,拆装方便快捷的套装汽车轮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所述的套装汽车轮胎,由内胎及胎套组成,其内胎为一段或数段互有联系的胎段构成的组合胎,胎套的胎面中间部分有一圈凹槽,凹槽的底部间断的开有孔,有一适合凹槽形状的套圈与凹槽配合。
采用上述方案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下面结合图示及具体的实施例更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
图1为套装汽车轮胎的组合图;
图2为套装汽车轮胎一个胎段的立体图;
图3为套装汽车轮胎的分离立体图;
图4为套装汽车轮胎的段胎剖视图;
图5为套装汽车轮胎的剖视图;
图6为套装汽车轮胎的锥形扦接管;
图7为套装汽车轮胎的T形扦接管;
图8为套装汽车轮胎的组合套圈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方案中所述的套装汽车轮胎包括胎套(1),装在胎套(1)内的组合胎(2),及套在胎套(1)上的套圈(3),其具体结构如图3的分离立体图所示,组合胎(2)由一段或数段的单个胎段(4)组成一个类似内胎的园圈,因此每一单个胎段为组合胎所形成园圈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的为一个胎段的组合胎,如图3所示的为有四个胎段的组合胎,每一胎段(4)为两端封闭的空心圈,其端面(5)上开有孔(6),通常每一胎段的端面在相同部位开有孔,但最佳的开孔位置在端面(5)的中心部位。很显然,孔壁的胶层稍厚一些,通常为端面厚度的2-5倍,以便孔壁有足够的弹力与一根中空的扦接管(7)配合,如图4及图5的剖视图所示,扦接管(7)为一根两头成锥形的中空短管,其外径能与孔(6)作紧配合,扦接管(7)通过端面上的孔(6)连接两个各自独立的胎段(4),在每一个组合胎(2)中,有两个相邻的胎段(4)是通过一个T形扦接管(8)连接,所述的T形扦接管(8)在扦接管(7)的基础上加装了一根与之垂直的气嘴(9),气嘴(9)上刻有螺纹,并具有公知技术气嘴的其他结构和功能,如气门芯等,为省略篇幅,本申请的图示没有画出,但这是可以理解的。所述的气嘴可以与压缩机的进气管道相连,压缩气体进入一截胎段后,通过扦接管(7)进入其他胎段,从而解决了组合胎(2)进气的问题。
如图1所述的与组合胎(2)匹配的胎套(1)与公知技术的外胎作用差不多,是保护内胎的一个硬橡胶壳,直接接触地面,其不同之处如方案所述,胎套(1)的胎面中间部位有一圈凹槽(10),凹槽(10)的底部开有孔(11),孔(11)的数量与大小视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开有一孔。有一适合凹槽(10)形状的套圈(3)与凹槽(10)配合,通常凹槽(10)的断面为一倒等腰梯形,两个下底角形成一个燕尾。如图3中的A-A剖视所示。
套圈(3)为一圈与槽形断面相符的胶圈,套圈(3)的内面设有一块与孔(11)形状相符的凸块(12),起将套圈(3)安装定位的作用,另外增加了胎套开孔部份的的强度。套圈(3)根据轮胎的大小,可以设计成组合套圈,由二个或三个环圈组合成一个套圈,如图8所示,当需要换组合胎时,由于某一胎段漏气,其它胎段的气体也随之漏出,这时胎套和套圈自然分离,通过孔(11)取出漏气的那截段胎,换上新的段胎,用扦接管连接两相邻的段胎,将套圈(3)复位,套圈(3)即与胎套(1)的凹槽紧密吻合,此时对组合胎充气,胎套即与套圈紧密吻合,即完成一个换胎过程。
本方案的套装汽车轮胎避免了现行轮胎装拆时的费力费时弊病,装折容易省力快捷,且不会因为一处破损而遗弃整根内胎,非常经济,因此必将受到欢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效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建勋,未经曹建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14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