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除锈除漆器无效
| 申请号: | 99229605.6 | 申请日: | 1999-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3924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尚龙;关中林;杨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部工程科研设计所 |
| 主分类号: | A46B13/02 | 分类号: | A46B13/02;A47L5/30 |
| 代理公司: | 东南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廉 |
| 地址: | 21001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除锈 漆器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快速清除钢结构表面的锈与漆的专用设备,属于除锈除漆电动工具的技术领域。
目前流行的除锈和除漆的方法通常有四种,第一种是机械喷沙法,第二种是化学处理法,第三种是机械振动法,第四种是手工法。机械喷沙法作业时需要有较大的空间,作业距离太近易伤人,在有些特殊的场合如船舶的内部就无法作业,并且也不能对薄钢板的表面进行处理;化学处理法虽然快速、简单,但使用的成本较高,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另外化学液体对钢表面也会产生损伤;机械振动法一般用于厚钢板的除锈作业,且极易损伤钢结构,因此应用的范围比较窄;手工作业法是用刨铁铲刮、钢丝刷清理、铁砂纸打磨相结合的处理方法,这种工序劳动强度较大,速度慢,程序多,且对操作者的身体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对于大面积的除锈除漆已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劳动强度低,清除效率高、无污染,对钢结构没有损伤的电动除锈除漆器。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除锈除漆器由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该电动除锈除漆器主要由电机、除锈除漆刷、吸尘器、吸尘防护罩所组成,除锈除漆刷位于吸尘防护罩内并与电机的转轴相连接,吸尘防护罩与电机外壳相固定,在电机外壳的后部固定有操作手柄,吸尘器软管的一头接吸尘器,另一头接吸尘防护罩的接口。除锈除漆刷采用大平面刷,刷体为空心的圆柱状,在刷体的外圆周上设有瓦形块,瓦形块采用拼装式结构包在刷体外,每个大平面刷设有三个瓦形块,另外在瓦形块与刷体之间垫有弹性衬板,刮片通过缓冲圈固定在瓦形块上。除锈除漆刷为可拆卸式的,可根据需要配接不同形状的除锈除漆刷,如小平面刷、角形刷、轮形刷、柱形刷。刮片为弧形状,密布于瓦形块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除锈效率高,无污染。该除锈除漆器除锈除漆的工作效率比手工除锈除漆快十多倍,且劳动强度低,除下的锈和漆的粉尘被吸尘器吸走,因此无污染,也不会影响操作者的身体健康。
2.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工作可靠性高。为了减少作业过程中刮片所受的剪切力,防止刮片折断,同时又要防止刮片损伤基体钢结构,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片状密布式弹性刮削方案,将刮片侧弯成弧形,延长刮片与作业面的刮削时间;在瓦形块的每个刮片孔中填塞一锥形的缓冲圈;在瓦形块内弧面垫有弹性衬板,因此在径向可起到缓冲与减振的作用。
3.适用面广。由于刷体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换的,如可更换成角形、柱形、轮形等刷体,因此对于不同的工作面,该电动除锈除漆器均能用得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有电机1、电机外壳1-1、操作手柄1-2、背带2、吸尘防护罩3、接口3-1、卡箍4、吸尘软管5、吸尘器6、除锈除漆刷7。
图2是除锈除漆刷7中大平面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有刷体7-1、瓦形块7-2、缓冲圈7-3、弹性衬板7-4、螺钉7-5、刮片7-6。
图3是刮片7-6位于刷体7-1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小平面刷、角刷、轻形刷、柱形刷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如下:
利用电机拖动原理,通过电机带动除锈除漆刷转动,除锈除漆刷与作业面保持接触,高速运转的刷头通过弹性刮削,将作业表面的锈粉或漆皮清除下来,锈粉或漆皮在除锈除漆刷切削力和吸尘器吸力的双重作用下进入吸尘器储尘筒内。电机选用单相串激式手持电机改装而成,电机与除锈除漆刷之间采用反向螺纹配合,具有自锁作用。除锈除漆刷为多功能系列组合刷,可根据不同部位的作业需要选配。在较平坦部位使用大平面刷,可清除大面积的锈或漆;小平面刷主要用于弧面、凹槽的清理;角刷与轮形刷配合使用,能清除焊接斜坡面、凹槽、外棱角等处的锈或漆;柱形刷适用于清理内三维顶角等处的锈与漆。
吸尘器采用小型便携式吸尘器。
在除锈除漆刷外表面,设计了一个吸尘防护罩。吸尘防护罩手柄与电机外壳间用卡箍刚性联接,拆装方便。选用大平面刷、小平面刷和轮形刷作业时,需安装吸尘防护罩,而选用角刷和柱形刷时则只需带上防护镜即可。背带视情选用,其一端与吸尘防护罩的吊耳相联,另一端与电机末端的环扣相接,背带长度可以调节。作业时该器材既可手持,也可肩携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部工程科研设计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部工程科研设计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96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