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海采矿扬矿系统的给料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9229603.X | 申请日: | 1999-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4028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25 |
| 发明(设计)人: | 徐亦元;聂伟国;张建国;李晓岚;赵松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C50/00 | 分类号: | E21C50/00 |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常前发 |
| 地址: | 243004***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深海 采矿 系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海采矿装备,更具体讲涉及深海采矿扬矿系统的给料装置。
深海采矿系统中扬矿系统的作用是将海底采集的矿物通过扬矿管道输送到海面。在此系统中给料装置是向扬矿系统定量连续地供给矿物,以保证扬矿系统稳定高效地输送矿物。由于所输送的矿物粒径大且矿物中还夹杂有各种异物,而该装置又是在深达几千米的海下作业,发生故障时不可能象在地面上一样方便地进行维修;因此其性能的好坏对整个采矿系统至关重要。目前国外深海采矿扬矿系统中常用的给料装置为刚性叶轮给料装置。如在美国OMCO公司研制的深海采矿系统中采用的就是刚性叶轮给料装置。其缺点是:叶轮为一整体件,转动的叶轮与固定不动的壳体间容易被夹杂在矿物中既韧又硬的楔状鱼牙齿和其它异物(如铁器制品)卡死,造成整个采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同时由于叶轮为刚性,因而在给料过程中,当叶轮转到给料口入料边时,会造成矿物的破碎,这是工艺过程所不希望发生的;同时它需较大驱动功率,设备的噪声和振动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给料均匀通畅、能耗低、设备的噪声和振动小并可避免物料破碎的深海采矿扬矿系统的给料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深海采矿扬矿系统的给料装置由壳体、置于壳体内的转子、与转子传动轴相联的电机等构成,壳体的筒面上设有入料口、出料口,其两端设有支承端盖,转子的传动轴支承在支承端盖的轴承座上,所述转子的传动轴的中间段为一等边的多面体,在多面体的每一面上装有多片弹性叶片,在多面体的两端设有侧挡板,由壳体、侧挡板、弹性叶片共同构成输料腔室。
为了实现均匀给料,在上述壳体内的出料口还设有一块弧形的挡料板。
在上述侧挡板上还设有防污罩,在所述支承端盖底部开有大、小排污孔;所述侧挡板为圆形,其外缘的外侧开有一倒角。
为测出给料量,本实用新型深海采矿扬矿系统的给料装置还配有计量装置,所述计量装置由与转子的传动轴相联的计量盘和适用于水下作业的磁感应元件构成;所述电机采用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为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深海采矿扬矿系统的给料装置的优点是:由于转子的叶片在轴向是由多片弹性叶片组成,当弹性叶片转到固定壳体的入料口而出现卡料现象时,弹性叶片产生弹性变形,让过卡料物,因而从结构原理上彻底解决了卡料问题,提高了给料可靠性,避免了物料破碎,减少了设备的振动和噪声,降低了能量消耗。通过给料装置壳体内的出料端设有的挡料板,可实现给料的均匀性;通过调节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液压系统中电液比例阀,实现无级调节液压马达的转速,从而方便地调节给料量。计量装置结构简单,并满足了水下作业要求。
为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再加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深海采矿扬矿系统给料装置的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A-A向剖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计量装置示意图。
由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深海采矿扬矿系统给料装置的主剖结构示意图并结合图2所示的左视半剖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是由壳体16、置于壳体16内的转子14、与转子14之传动轴25一端相联的电机13、与转子14之传动轴25另一端相联的计量装置1等构成。电机13采用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在壳体16的筒面上设有入料口34、出料口35,其两端设有支承端盖15,转子14支承在支承端盖15的转承座24上。支承端盖15是由大端盖4、小端盖2、联接大小端盖4、2的轴承座24、加强筋3焊后加工而成,左右支承端盖15的结构形式相同且可互换。由图1并结合图5可以看出,小端盖2法兰面分别用螺栓29、螺栓18与计量罩32、电机13相联;大端盖4法兰面用螺栓23与壳体16相联;壳体16是由连接法兰5、侧板6、筒体7和法兰22焊后加工而成。壳体16的入料口34为不对称式,偏向入料口一侧,以减少阻力矩;壳体16的出料端固定了一块弧形的挡料板17;支承端盖15中的大端盖4出料端开有大排污孔20和小排污孔21;转子14的传动轴25两端的凸缘处配有铜垫10。在轴承座24上装有一滑动承套12。在轴承座24上开有两条槽11、19,槽11处装有防尘圈,槽19与防污罩9相配,防污罩9用螺栓8与图3中的侧挡板26相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未经冶金工业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96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